第1部分(第1/4 頁)
1 大 佬
即使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等華爾街著名投行相比,拉扎德投資銀行也顯得非常與眾不同,它毫不掩飾自己在同行面前的自豪感和優越感。在過去的157年裡,拉扎德投資銀行一直都業績超群。它不同於其他華爾街投行之處在於,它精於智取,絕不用金融資本硬拼,在經受千錘百煉後,它建立起了一個獨立而隱秘的王國。簡而言之,它的戰略就是彙集“大佬”的智慧為客戶服務。這些大佬都是經驗過人、世界頂級的投資銀行家。他們絕不冒險下注,只需要提供最具原始力量(即競爭性)的理念即可。理念越上乘,達到目標所需的眼光和技巧越獨到,那麼拉扎德投資銀行這個備受尊敬和信賴的顧問就能賺取越多的利潤,而拉扎德投資銀行的大佬們也就能從公司分得更大一杯羹,賺個盆滿缽滿。對於那些躋身華爾街最頂端的少數幾個幸運兒,他們(要注意,一直都是他們,而不是她們)總被描述成雄心勃勃、絕頂聰明的人物,但同時又被說成是心狠手辣、毫無道德感可言的傢伙。拉扎德投資銀行是全世界最優秀的一家投資銀行,它有著謎一般的歷史,這種隱秘性使得拉扎德投資銀行的傳統智慧在外人眼中成了難解的疑團。毫無疑問,那些載入拉扎德投資銀行發展史冊的大佬們都累積了鉅額財富。除了內心深有體會外,他們絕不會告訴任何人在追逐這些鉅額財富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殘酷爭鬥。他們只是很平淡地講述身為佛羅倫薩協會成員的感受,談論他們向國家領袖和世界頂級公司的CEO們提出的種種建議,與此同時,他們始終不會向外人提及拉扎德投資銀行獨有的神話般的理念。他們竭力希望公眾相信一個同樣令人費解的個人保證:不管其他人如何道德敗壞,他們會一直潔身自好。
但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拉扎德投資銀行所採取的這種大佬智慧的策略開始嚴重過時,它的對手們都已高度資本化,實力變得更強大,反應也更敏捷。在拉扎德投資銀行內部,以費利克斯·羅哈廷為代表的新一代明星投資銀行家和以史蒂夫·拉特勒為代表的老一代紐約上流社會砥柱的對抗開始日益加劇。在接二連三的策略失誤下,這些內鬥使得該行的境況更是雪上加霜。而一手掌控著拉扎德投資銀行的法國億萬富翁米歇爾·戴維-韋爾,在煽動他所建立的王國的內鬥後,越發感到苦悶和孤立無援,他的行為也開始顯得極為怪異。在內鬥達到白熱化的時候,布魯斯·瓦瑟斯坦這個大投機分子開始過來掏米歇爾鼓鼓囊囊的口袋了。最終,在經歷了幾十年混亂的家長制管理後,拉扎德投資銀行的結局出人意料:它不再受它的創始人控制,其股權和其他投資銀行一樣可被公開買賣。這樣,拉扎德投資銀行的種種運營缺陷和骯髒的贏利手段最終都被暴露在了陽光之下—它的崇高地位從此一去不復返。
拉扎德投資銀行的歷史是一個從內部傾軋、毀滅到復甦的故事。這充分證明了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的著名理念“創造性毀滅”還一直活躍在經濟和社會中,深刻地影響著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
在拉扎德投資銀行的所有大佬中,費利克斯·羅哈廷是最優秀的,無人能出其右。他也被很多人認為是全世界最傑出的投資銀行家,是他把華爾街從20世紀70年代早期的金融泥潭中拉了上來,然後又把紐約市政府帶出了困境。在20世紀最後30年中,他是拉扎德投資銀行非正式的掌舵人。他盡力幫拉扎德投資銀行轉型,使之成為一家華爾街最受尊崇而又神秘莫測的合夥制投資銀行。但在1997年夏的某天,身處華盛頓的費利克斯在拉扎德投資銀行的生涯將要結束了。他即將面臨一場聽證,要在參議院的專門委員會面前證明自己的能力,以為他長期所在的一個職位獲得委任許可。
“今天能站在諸位面前,這是我莫大的榮幸。克林頓總統提名我為美國下一屆駐法大使,我希望能徵得諸位的許可。”69歲的費利克斯面對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歐洲事務附屬委員會成員們如是說道,“對我而言,這是一段滿載感情的經歷,基於多種因素……誠如各位所知,我是一名於1942年從遭受納粹迫害的歐洲逃離到美國的流亡者。回想起那段黑暗的日子,我一直記得成為一名美國人就是我最初的夢想。後來我有幸達成了我的夢想,而美國給予我的比我期望的還要多。如今,代表我現在的祖國成為一名駐法大使將成為我職業生涯的頂點;我在法國度過了一段童年時光,此後無論在業務方面還是在私人感情上,我都與該國保持著長久的聯絡,因此現在總統提名我為駐法大使,這是我過去做夢都不敢奢求的大喜事。”
◇BOOK。◇歡◇迎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