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略,可是最後李後主覺得他當時正在堅守秦淮水柵,關係到金陵國都的安危,這樣群臣就想到了劉澄,他們覺得這個劉澄平時受了後主不少的賞賜恩惠,在關鍵時候必定能為李後主分憂解難。若讓他出鎮潤州,必定會忠心不二,死守城池。在臨行前,李後主設宴相送,與劉澄話別,席間後主對劉澄動以情,曉以理,說潤州是乃朝的東北門戶,它的安危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存亡,守此戰略要地干係重大,非你莫屬,希望你劉澄不要負了我的意思。劉澄雖然心中沒底,此去到底輸贏如何。可至少此時也被李後主的言行感動,誓死與潤州共存亡。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江春水東流去(4)
話別剛結束,劉澄就徵調車輛,帶著自家積蓄的金銀財寶隨軍開往潤州。他為了掩飾自己的這些不明來歷的家當,逢友便說:“此等寶物,都是陛下歷年所賜,如今國家受難,留之又有何用,皆送往陣前犒勞將士。”可他的將士最後沒得到他班點犒勞,卻騙了京師不少同僚的眼淚,覺得劉澄真是大公無私,為國解難的忠臣,都在金陵等著他潤州的好訊息。
吳越軍士已經初臨城郊,適時三伏,烈日如火,懶散的吳越兵都人困馬頓。有經驗的戰將就應該在這個時候出其不備才好,但劉澄按兵不動,欺瞞部下說:“澄奉命守城,定盡職守責,不戰則已,戰則必勝。鑑於目前兵力不足,尚需以逸待勞,俟援兵一到,便奮力殺敵。”(馬書卷二七《叛臣傳·劉澄》),一些部將雖然義憤填膺,知道他畏敵不戰,但他劉澄是主將,只能忍氣吞聲,坐失戰機。
李後主見劉澄怯陣不戰,於是忍痛從國都金陵外圍守軍中抽調了八千精兵,命強將盧絳帶領,增援潤州。盧絳的援軍到達潤州,這對於一個想克敵制勝的將軍來說定是個好事,但對於劉澄這個心懷鬼胎的人來說,則是個晴天霹靂,劉澄正想著怎麼獻城投降,後面卻有來了群不要命的。對他來說,只有一個辦法,劉澄千方百計要拉盧絳下那鍋投降的渾水,他生怕盧絳斷然拒絕,於是用試探的口氣問到,如今潤州三面被圍,形勢十分嚴峻,萬一城池守不住,盧將軍你又該做何打算?盧絳知道他投敵的心思已定,知道這句話的暗示,斬釘截鐵地回答,要與潤州城共存亡,不辱後主託付的使命。劉澄哪裡會輕易罷休,又想出了用金錢賄賂的辦法,拉盧絳下水,盧將計就計,乾脆用這些財寶鉅款犒賞軍士。
當盧絳回金陵向後主彙報潤州局勢,此的時劉澄就連夜招集部將,實際上他已想攤牌,把自己投敵的想法公之於眾,說自己與諸位將士已經守城多日了,都希望自己不負國,但誰知道現在形勢日下,不知道諸位愛將下一步有什麼打算?諸將聽出了劉澄投敵的意思,有的怒火中燒,死不接受,有的將領甚至放聲大哭起來,他們擔心起自己在金陵的眷屬。劉澄見眼前亂成了一團,也就露出一副可憐落魄的樣子,裝模作樣哭了起來,說“陛下對我也是恩重如山,我劉澄在金陵亦有父母妻兒,也懂得如何恪守忠孝之道,但不幸的是我們今天陷入重圍,死守無益,不如另尋出路,求生而另圖富貴吧!”好一個另圖富貴,眾將胳膊扭不過大腿,何況其中也有一些劉澄的心腹,最後劉澄終於帶著諸將心滿意足地獻城投降,吳越軍隊不廢一血一刃就佔據了潤州,這樣就很快地能與北宋的主力相會,合圍南唐國都金陵的日子就不遠了。
那個可惡的劉澄,忘恩負義的劉澄,李後主順手將木几上的玉杯往船板上狠狠摔去,小周後也早已醒了,宮女門正在為她簡單地梳妝,聽見後主砸碎杯子的聲音受了一驚,知道他又想起了傷感的舊事。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敗將裡,李後主又想起一個人,那就是在抗擊北宋用浮橋過江時,自己任命的鄭彥華。出師前後主也再三叮囑鄭彥華,水陸兩軍,要統一行動,互為表裡,同心協力地迎接宋軍,叮囑鄭彥華說,我朝的成敗也就在此一舉了。鄭彥華雖然跪拜謝恩,亦發誓為朝廷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信誓旦旦的鄭彥華,一到戰場就怯懦得沒了人樣,自己的戰船才到採石,就遇到了北宋的田欽祚,兩個回合,葉公好龍的鄭彥華就被嚇得亂著陣腳,忘了用戰艦摧垮,甚至撞斷浮橋的計劃。一名叫杜貞的將軍雖然清醒,還是按照宋兵半渡浮橋而擊之的策略行事,但終因鄭彥華按兵不動而貽誤戰機,杜貞孤軍迎敵,死傷無數,宋兵終於順利地渡過長江天塹。在金陵的後主痛怪鄭彥華誤國的同時,也急得無計可施,下詔與北宋正式決裂,令京師戒嚴。後主當時真的還希望吳越國不要趁火打劫,還寫了一封信給吳越國主錢俶,“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有朝一日趙家天子易地賞功,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