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兩相權衡,
還是後者更重要。1957 年2 月,英國外長塞爾溫·勞埃德在倫敦舉行的西歐
聯盟外長會議上提出,由於英國1954 年以來軍費支出增長過快,經濟面臨危
機,所以不得不對它過去的防務方針作出實質性的修改。此言一出,勞埃德
立即遭到外長們聯合一致的反對。人們毫不含糊地提醒他,艾登在1954 年倫
敦九國會議上曾代表英國承擔了在歐洲大陸駐軍的義務。比利時外長斯巴克
稱英國這樣計劃的後果將是“極其嚴重的”,他指出,如果有朝一日美國和
加拿大也採取同樣的態度,歐洲的安全靠什麼來保障呢?勞埃德避開了英國
核軍備費用的問題,只強調英國經濟面臨崩潰。英國既然已決心一意孤行,
西歐聯盟外長會議自然很難阻止英國繼續推行它的計劃。4 月4 日,英國公
布了修改防務方針的白皮書,對英國的萊茵軍而言,新的計劃意味著將其兵
力從原有的七萬七千人減至六萬四千人。5 月15 日,英國在太平洋的聖誕島
上爆炸了第一枚氫彈,西歐聯盟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一個有核力量的英國和一
支縮小了的英國萊茵軍。
這是自蘇伊士危機以後歐洲國家所表現的第一次自行其事,毫無疑問,
它對於阿登納反覆強調的西方團結又是一次巨大沖擊。
從1957 年春天開始,由於56 年的雙重危機而凍結的東西方關係也逐漸
① 此也包括有歐洲原子能委員會和六國建立原子能共同體的種種問題。
鬆動,3 月份在倫敦舉行的裁軍談判使東西方重新開始對話。裁軍這個題目
由於同歐洲安全和德國重新統一聯絡在一起,使得由這三個問題組成的總題
目再度成為公眾討論和各國政府外交活動的中心。漢弗萊、諾蘭、蓋茨克爾
等人的建議再加上德國社會民主黨1957 年5 月23 日提出的《德國計劃》,
以及波蘭外長亞當·臘帕茨基10 月2 日提出的中立計劃,引發了這一年有關
使中歐地區脫離兩大軍事集團,即中立化的爭論,”脫離接觸”成了這一時
期有關歐洲安全討論的核心。
形勢的發展使阿登納要貫徹他自己的德國政策已越來越困難。如果說西
方國家最初的立場是隻有克服了德國的分裂,才能討論裁軍和安全問題的
話,那麼,從1955 年日內瓦首腦會議開始,它們便在逐步偏離。日內瓦首腦
會議上西方承諾可以同時著手討論德國統一和歐洲安全問題。一年以後,在
倫敦裁軍會談中英法便宣佈放棄裁軍和德國重新統一之間的“關聯”,這意
味著他們不僅放棄了德國問題的優先地位,也放棄了它的同等地位。1957 年
3 月,倫敦裁軍談判重開,各種中立化建議的提出必然會加劇這種危險趨勢,
為了在1957 年9 月的聯邦議院大選時給選民們一個有說服力的交待,阿登納
決心再到美國以便制止這種政治態勢的發展。
訪問的時間是在5 月底。在華盛頓,阿登納受到艾森豪威爾和杜勒斯的
熱情款待。艾森豪威爾甚至把他請到了自己的葛底斯堡農場作客。杜勒斯雖
然在很大程度上願意照顧到阿登納的處境,但他卻不願在一些原則問題上作
出讓步。杜勒斯詳細地向阿登納和勃倫塔諾解釋了美國的裁軍計劃及其根
據。
美國看來真的要走裁軍這一步,杜勒斯在這個問題上力圖說服阿登納。
根據當事人威廉·格雷韋的回憶,杜勒斯認為,蘇聯人也許真的對限制軍備
感興趣,因為像在美國一樣,軍備對蘇聯的經濟來說也是個沉重的負擔。按
經濟能力看,蘇聯的負擔遠比美國更加沉重。而且蘇聯人無意用核武器來裝
備東歐的衛星國,他們在最近一輪倫敦談判中,甚至對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
了強烈的興趣,並對不擴散核武器表示了關注。當然,杜勒斯也同意單憑蘇
聯的宣告,並不應採取任何足以削弱自己地位的行動,但如果蘇聯的口頭聲
明同它的實際利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