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2/4 頁)
;1811 年又實現了各級法庭的
改革;艾農·德·維爾福斯整頓了包括有礦山、森林和年人六十萬法郎封建
租稅的大公領地;最後,在1812 年皇帝頒佈一部憲法,其中包括有參政院和
由新貴名流選出的議會,新貴名流由政府指定,但政府直到1813 年才公佈名
單。
由此可見,同化政策推行緩慢,而且是不徹底的。對教會的舊 制度變革
不大;世俗化只觸動了教務管理會;在貝格大公國也沒有教務專約,到1810
年才在預算上列入撥給僧侶的少量款項。在杜塞爾道夫創辦了一所大學,但
只是停留在一紙空文上;只有該城的國立中學確已招生上課。司法改革和社
會改革同樣地遲延不前。1808 年12 月12 日,拿破崙廢除了該國的農奴制度
以及對人的封建租稅和勞役,並宣告了對於物的權利可以贖買;1809 年1 月
11 日,他廢除了采邑與封建習慣法;各種特權一概廢除,並准許貴族與平民
通婚;最後,1811 年1 月1 日宣佈採用《民法典》。農民抗議保持地租並拒
絕向領主繳納地租。多特蒙德的一個書商馬倫克羅特鼓動農民抗租,而法院
竟懲辦農民;1811 年農民派了兩個代表去見皇帝,但他們回國後被關進了監
獄。拿破崙知道後下令調查此事;但伯尼奧指出,這個事件關係到國家領地
收入,於是1811 年9 月13 日的法令肯定了各項成例:就嚴格意義來說,封
建賦稅仍然應無償廢除,包括軍役稅、獨佔權、買回權①、司法權等等;對於
物的權利仍然應予贖買。農民堅持抗拒;德意志其他地方的農民都沒有如此
高度覺醒的,這顯然是由於該地毗鄰已被併入帝國的來因地區的原故;皇帝
對當地的貴族關照備至,而他們卻認為受到嚴重打擊,因而對皇帝毫無感激
之心;沒有其他地方更能顯示出,皇帝這種照顧貴族的政策是和推進法國影
響如此背道而馳的。
整個說來,拿破崙對貝格大公國的政策,同他對伊利里亞或波蘭那樣粗
暴地推行法國制度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後兩個國度對接受改革
更不具備條件。這究竟是由於他疏忽大意考慮不周,或是由於他對大公國的
前途尚無把握,是很難斷言的。貝格大公國的居民已被置於巴黎的最高法院
管轄區域之內,這似乎預示著行將合併;他們已多次要求併入帝國,以便替
他們的產品開啟新的市場;但是他們在亞琛和明興…格拉德巴赫的競爭者提出
強 烈抗議,因而使他們的合併要求未能如願以償;無論如何,看來如果拿破
侖有意併吞貝格大公國,他原可加緊進行同化工作的。
拿破崙在對待威斯特法利亞王國上的做法則迥然不同,從建國一開始在
原則上就引進了法國制度,而且雷厲風行,不稍懈怠,以致在拿破崙支配下
的德意志中,它變成了模範國,正如義大利王國在亞平寧半島所起的作用一
樣。然而威斯特法利亞王國是由一些彼此差異極大的地區組成的,如不倫瑞
① 買回權(retrait)指封建領主在其所授與他人的領地被後者出賣時,可以買回的權利。——譯者
克公國、黑森…卡塞爾選侯邦、普魯士的領土咯耳伯斯塔特與明登、從漢諾威
分出來的奧斯納布呂克與格廷根,還不必談其他一些世俗化了的教會領地或
降格附庸之類的小邦;總共加在一起有二百萬居民。1810 年1 月14 日,漢
諾威剩下的領土也併入了該王國,但到同年12 月13 日,它又失去了漢諾威
的北部。甚至在熱羅姆還沒有到達即位時,1807 年11 月15 日就已頒佈了一
部憲法。這部憲法提交給被召到巴黎來的該國名流紳貴代表團;代表團成員
都是由貴族推派產生的,他們提出了一些要求,這些要求中現在看起來有些
是很有代表性的,它們證實了在這個本質上是德意志的國度,正如在德意志
其他地方一樣,社會問題乃是首要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