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橙色風暴”都不會刮到白俄羅斯。白俄羅斯將捍衛安寧和穩定,決不會成為第二個烏克蘭。他還要求有關部門加強監控,以應對西方借烏克蘭事件的勢頭來破壞白俄羅斯的國家安全。
對普京來說,這場橙色風暴來的不是時候,因為時下的俄羅斯社會和政治都正趨穩定,經濟也呈上升勢頭。他希望能夠有一個和平的環境來加快俄羅斯發展的步伐。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不會坐視不動,它當然不想讓普京的願望實現。因此普京的當務之急,是穩定前獨聯體國家的局勢,尤其要首先支援白俄羅斯穩定其國內局勢。白俄羅斯與俄羅斯是戰略聯盟關係,如果連白俄羅斯也被“橙色風暴”吞沒的話,那俄羅斯的地盤離被美國蠶食殆盡就不遠了。
第一章橙色風暴 安撫近鄰
不僅僅是因為“橙色風暴”的關係,普京才重視與獨聯體國家發展關係。自上臺後,他就一直重視與這些國家的關係。因為普京深知,俄羅斯與獨聯體的關係,直接涉及俄羅斯改革的命運,關係到俄羅斯作為一個有分量的大國的力量基礎。
俄羅斯與獨聯體成員國的關係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的風風雨雨。它們逐步建立起多種聯絡,協調機制,構築了軍事、經濟、政治的合作框架。獨聯體最大的成績在於它防止了前蘇聯地區的“巴爾幹化”,在保持這個地區相對穩定和合作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儘管外部勢力採取了積極的活動,俄羅斯依然是主導這個地區事務的首要力量。
前蘇聯解體之後,原先的15個成員國各奔東西,俄羅斯聯邦和它昔日的兄弟均成為主權國家。與此同時,形成了一個由原先12個成員國參加的獨立國家聯合體(波羅的海三國即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未加入),但它“既不是國家,也不是超國家實體”。
獨聯體是原蘇聯絕大多數共和國“離異”之際,一種賴以維繫多邊關係的特殊形式。各成員國之間千絲萬縷的經濟、政治、軍事、領土以及其他方面的聯絡,並沒有、也不可能一下子割斷。原蘇聯的120多個民族,近3億人口中有7000多萬人居住在非本民族地區。蘇聯各種經濟聯絡40%以上是跨共和國的。各共和國疆界只有30%明確劃分過。總之,歷史淵源、地理條件、產業結構和資源分佈等諸多因素,決定了它們之間必須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親緣關係。
獨聯體自組建以來,一直沒平靜過,各成員國之間矛盾重重,貌合神離。它並沒有一個公認的現成尺度來衡量應該享有的權利和必須承擔的義務,誰都免不了要竭力維護自己來之不易的獨立,並儘量擴大本國的權益,因此爭吵不休。
各國實現獨立之後,經濟形勢普遍惡化,曾寄希望於西方援助,結果往往是口惠而實不至或者杯水車薪,各國的經濟獨立和發展面臨巨大困難。各國領導人不得不回過頭來設法從獨聯體內部尋求哪怕暫時的某些解決辦法,彼此還得冷靜地坐下來商量問題。
矛盾與協作並存的客觀現實,決定了獨聯體的程序既曲折又複雜。這種曲折性和複雜性,對於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所有成員國的經濟發展都產生了不利影響。
從國際戰略方面來考慮,俄羅斯必須優先發展與其他獨聯體國家的關係,以獨聯體為依託,增加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中與西方抗衡的砝碼,鞏固俄羅斯在獨聯體中的領導地位。從經濟方面考慮,獨聯體地區是俄羅斯重要的原材料產地和巨大的商品市場,俄羅斯經濟的復甦與振興也離不開與獨聯體各國的合作。
在安全問題上,獨聯體國家是俄羅斯近鄰,這一地區形勢是否穩定,是否對俄羅斯實行友好政策,關係到俄羅斯是否有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戰略防禦空間大大縮小,防禦能力嚴重削弱,加上國際恐怖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三股惡勢力嚴重威脅著俄羅斯和獨聯體其他國家的安全。因此,建設以俄羅斯為首的獨聯體集體安全體系對加強俄羅斯自身防禦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俄羅斯與獨聯體國家間的矛盾排俄、弱俄,不斷向獨聯體滲透,使獨聯體內離心傾向和親西方因素不斷增長,俄羅斯在獨聯體的地位不斷削弱。
因而普京一上任,就把俄羅斯同獨聯體國家的合作,看作是絕對優先發展的方面,他加緊實施獨聯體外交政策,外交重點是發展與獨聯體所有國家的睦鄰關係和戰略伙伴關係。
普京政府首先鞏固了與俄關係密切的國家之間的友誼,把雙邊和多邊關係推向新階段。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兩國在1999年12月簽署建立國家聯盟條約,為兩國朝著建立聯盟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