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香火成神道 > 第五十三章 匆匆十五年(上榜啦,多謝)

第五十三章 匆匆十五年(上榜啦,多謝)(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亂世之梟雄崛起從司農官開始變強洛克王國:霸道牛姐愛上我!紫鸞記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狼人殺,天梯榜之戰我在甄嬛傳裡奮鬥快穿:我帶四哥暢遊小世界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每次穿越世界,我都有金手指!年代:我在塞罕壩植樹假如李蓮花可能天幕通古代:開局讓老祖宗們震怒三國:開局系統就跑路正德皇帝朱厚照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王者峽谷之兔身逆襲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舉世震驚,反叛者八號出現!

各方勢力落子下注後,天下局勢就進入了快速演化的階段。

永和十五年,大乾皇帝崩,僅有三歲的太子繼位,改元永安。任命高和、任通明、劉果、趙雲錦為輔政大臣,太后垂簾聽政。

黨爭愈演愈烈,天下漸生亂象。

……

永安元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人煙斷絕,百姓“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關中龍興之地,京畿重鎮,也生不穩之象。

八月,流民陳永慶於關中起事,號稱“大順王”,喊出“等貴賤,均貧富”、“伐無道、誅暴乾”等口號,聚集流民,連下兩府,每到一處,均殺大戶,開倉賑濟災民,從者日眾,關中震恐。

九月,陳永慶連戰連捷,大破朝廷軍隊,一度打到長安城郊。

長安城內人心惶惶,太后與小皇帝哭祭太廟,連下三道罪己詔。同時號召天下各路軍隊起兵勤王。此是天下大亂之始。

關中連番大戰,打了兩年,耗費甚巨,才將陳永慶剿了下去,此時,關中已經殘破不堪,十室九空。

朝廷之力日衰,各地諸侯割據之象愈演愈烈……

……

吳州。

永安二年,任命吳起為吳州經略安撫使,調入建業。此是一州最高軍事長官職位,統管軍民。

吳起以“餘匪未清,恐生禍端”“德行淺薄,不堪大任”為由,抗命不尊。

五月,於臨江府邊境與州兵交戰,小勝,吳起上書請罪,朝廷收回之前任命,改為罰俸半年。

吳起於臨江府“私貢賦、募兵卒”,“文武將吏,擅自署置”,漸漸羽翼豐滿,威嚴日盛。

永安三年,自領伏波將軍,此是朝廷正四品武將職位,開府建衙,正式割據臨安府,成為一方諸侯。

受其影響,吳州各地蠢蠢欲動,朝廷州牧對吳州漸失掌控。

……

轉眼已至永安十年。

安昌縣,城隍廟內。

經過十幾年歲月的打磨,城隍廟已經洗去初建時的青澀,有種深厚的歷史沉澱之感,形成一股獨特的韻味,環繞殿內。

此地仍舊香火鼎盛。信徒香客熙熙攘攘,供奉不絕,香菸裊繞。

廟祝眾多,招呼信徒,一切都幾如從前。只是香客上香時,多了一段祈禱經文。

“……承天之命,職任城隍……奠安社稷,鞏固金湯……掌冥陽之責任,操賞罰之權衡。”

“天神之鑑,洞若觀火……福爾下民……”

這卻是《城隍經》,方明和屬下的一班文臣搞出來的經文。

方明深知,不管什麼神,總有一套教義,管它是真是假,只要能自圓其說,就有人信奉。然後就可推廣下去,形成信仰上的統治基礎。

以前卻是忙著傳播信仰,顧不上這個。

現在有了時間,自然補上。大體上還是鼓吹城隍神上應天命、下福萬民,這是豎立神權合法性,以正名分。然後宣傳只要生前虔誠,就可如願,死後還有福報。再稍微加點懲惡揚善的告誡,就是《城隍經》的全部內容了。

現在看來,效果還算不錯。

方明看著下方虔誠祈禱的信徒,泛起思緒。

如今的安昌縣,因為兇鬼不存,四大家開良田萬畝,實力大增。其餘鄉紳看見好處,也紛紛跟進,開墾荒地。一時間屋舍儼然,良田阡陌,活民萬餘。

加上天災,有著流民,來此當佃戶。如今的安昌縣,已有民六千戶,三萬人左右,可稱富裕小縣。

城隍信仰,經過十幾年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已經深入百姓生活當中,加上方明大力宣傳,基本讓百姓知道城隍與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息息相關,聯絡緊密,不能背離。可以說,信仰完全鞏固了。

表現在氣運上,就是法網遍佈全縣,呈赤紅色,白氣幾乎消失不見。比官府法度還要嚴謹,浩大。

縣令早已換了幾屆,方明一直注意著分寸,沒有將手伸到官府內部,兩邊還算剋制。加上天下大亂,政令不通,有時縣令連任幾屆,有時幾年都不見任命。州里府裡,一時管不了這些小事了,只能聽之任之。

方明定定神,只見頭頂赤氣雲集,已經佔了金印的大半。周圍青金之色包裹,這是人道功德和天道功德。

方明這些年來,一直致力於打擊兇鬼;另外,雖然將轉世費用升到了一百香火,但十幾年下來,也累積了不少,是以有此規模。

最顯目的,是氣運中心的純紅本命氣,此時

目錄
最終使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