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2/4 頁)
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汲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築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在整體佈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圓明園有著名風景四十處,其傳奇與神聖,宏偉與壯觀之處是用文字與畫筆都無法丈量的。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
“海明哥,你說,要是圓明園不被焚燬,那該多好啊”!李勇感嘆的說,這麼好的圓明園,卻被侵略者搶掠,燒壞,可惜了。
“就是啊,那幫熊玩意,實在是可恨”。王二狗也是忍不住罵道。歷史大家都知道,是以一時間罵聲不斷,王海明也不好制止。
“圓明園的焚燬警示著我們:閉關必然落後,落後就要捱打。一個民族只有強大起來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個國家只有對外開放積極進取才能不斷進步”。李娜幽幽的說,強大自己,才是根本道理。
“是啊,只要強大了,才不會受到欺負”。王海明想到,自己國家積弱已久,以至於現在,島國以及周邊的一些小國,都敢過來挑釁。
不過雄獅終究是雄獅,即使曾經沉睡過,依舊會清醒過來,到時候吼嘯天地,莫不臣服。 雖然王海明希望過來看看,可是看過之後,免不了傷悲,心中說不出的莫名感覺。
“走了,回去了”。天色已晚,雖然連圓明園的一半都沒有游完,可也必須回去了,而且再晚了,沒有公交車,那就麻煩了。
“恩,看到這些怪傷感的,還不如回去吃好吃的”。一個吃貨,摸著肚子說道。
還不是,吃貨的號召力還挺強的,大家竟然都這麼認為。
“走吧,你跟他們還置氣呀,傻瓜”。李娜拽著有點置氣的王海明,去做公交車。
“是啊,我看到這些,多愁善感的,總不能讓他們也跟著多愁善感吧;謝謝老婆的提醒,是我執著了”。當即,王海明的心情,也是豁然開朗,和大家一起,高高興興的回去,準備大吃一頓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一章 十三陵
十三陵,也是想要去的地方,是以,第二天早上,吃過飯以後,大家就到了十三陵的風景區。
王海明也是沒有去過,是以也是頗有興趣。在場的人,恐怕也就是李娜,來過這裡。
作為小時候在經常長大的李娜來說,京城大大小小的旅遊景點,恐怕都已經玩過一遍了。因為距離市區還挺遠的,是以大家早上出發的時間,還是挺早的。
“海明哥,這十三陵,我們倒是都聽說了,可是為什麼叫十三陵啊,不叫十四陵,十五陵的啊,你學問好,現在在車上也沒有什麼事,就和大家講講唄”。李勇看著手中的旅遊指南,好奇的問道。
“就是啊,海明哥,說說”。
“是啊,海明,我們都不懂呢”。
“好吧,那我就說說”。
王海明隨即說了起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
“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雖然王海明說的很清楚,可是大家依然聽的糊里糊塗的。明朝裡的皇帝,恐怕大家就認識一個開國皇帝朱元璋,別的。都不知道。
說著說著,車子就已經到了。大家也就沒有了聽王海明說的興致,紛紛下車,去看看,印證一番。
“這幫傢伙,純屬浪費我的口舌,浪費我的唾沫星子,說了半天,嘴都幹了。現在可好,一下子都跑了”。王海明故作生氣的說,其實他也知道,自己說的,大家大部分都聽不懂,不知道誰是誰。
“好了,我們也走吧,你對著空氣置氣啊”!李娜捂著嘴偷笑。拉著王海明趕緊下車,人家司機師傅還在等在走呢。
大氣。這是王海明的第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