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頁)
黃宣落地的地方已經是戰場的邊緣,隨著逐漸的深入,可以看到新鮮的殘垣斷壁以及新鮮的人,以及已經不太新鮮地人和動物,摞在一些戰場中間的屍體,充分說明了戰事地激烈——由於畏懼瘟疫,無論誰勝誰負,作戰雙方總是會將死者遺體掩埋,但過去的幾天裡,無論是秦軍還是趙軍,卻只來得及收拾一些軍營附近的屍體,更多的屍體,不是被就地埋土覆蓋,就是被草草的埋在幾個小丘陵的中間,而在兩軍的壁壘附近,每天都會產生新的屍體。
一隊輕兵從黃宣身邊閃過,沒有發現他的所在,他們的神情專注,近乎於虔誠,很快,黃宣就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色了。
哪怕是黃宣這樣,只經過祖輩光輝教育的人,也知道,在沒有後續兵力跟上的情況下,幾千名連棉甲都沒有計程車兵,衝擊上萬人的陣線,其後果是什麼——只用了半個小時,他們中的一半人就變的不再新鮮了。其成果,不過是騷擾了趙軍個把小時而已。
順著這條陣線,黃宣走到了山谷的邊緣。長平之戰,簡單的地理解釋就是,秦軍駐紮在山谷中,喬裝敗退,將趙軍引入山谷,然後將人的機動部隊繞至山谷口,從而奇蹟般的完成了以一圍一的壯舉。
當然,整個長平之戰的重點,實際上並不是發生在這個山谷中,不過,趙軍的主帥和被屠殺的大多數人,現在都在這個山谷之中。
黃宣掛著偽裝,聽著洛林每隔幾分鐘就一聲的“10萬塊趙營上方的矮石峰——說是他攀,不如說是被典韋提上去來的真實。
“跳下去。”黃宣小聲對典韋道。
三國大漢沒有一點疑問的鬆開了黃宣,同一時間,洛林也撤去了偽裝。
“什麼人?”滾石的響動外加巨大的人影立刻驚醒了數百米外的戰士。
“我是趙王的使者!”黃宣第一時間就大聲喊了起來,洛林立刻將之翻譯成了趙地方言。
第一百四十八章 長平之戰(3)
平之戰,被譽為決定戰國命運的大決戰,在當時,秦韓國,同時間歇性的虐待燕國,魏國是秦國的主要敵人,所以時不時的會被暴打一通,打的厲害時候,國都大梁就會被圍起來。楚國原本是很安寧的,但不小心之下,被秦國打了悶棍,迫不得已要遷都,因此,趙國,是唯一可以在正面戰場,與秦國獨立作戰的國家。
故而,秦國上下,對於長平之戰空前重視,當然這並非是說趙國人不重視,但時代所限,當時的趙國上下,在與秦國是戰是和的態度上,是頗有些搖擺不定的。特別當廉頗對秦作戰三年以後,秦趙兩國國力衰退,趙孝成王試圖與秦國媾和,不提他們當時的想法,事後證明,這次談判讓齊、魏等國心存疑惑,在趙國糧荒期間,甚至不願借給他們糧食,加上廉頗最後一次作戰的大量傷亡,導致趙王臨陣換將。
相比之下,秦國的態度就堅決了許多,由於國力相對強盛,他們對勝利有著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公元前2609的時候,秦國也榨乾了最後一滴血。
秦昭襄王親自坐鎮河內,徵召全國15歲以上男子,赴長
可以相見,這根本就是兩個國家的國運之戰,失敗者……,最好祈禱不要失敗。事實上,在長平之戰勝利後的10年,秦國都沒有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當戰事進行到這一刻,無論秦趙。都感到了空前地壓力,昭襄王徵召的。只能被稱之為民兵地戰士,阻攔在從高平到上黨一線,將趙國同樣是舉國徵發的運輸隊阻攔在丹朱嶺,當這一條戰線完成之後,趙括的部隊,就再也沒有獲得過軍糧了。
這個時候。沒有人知道,使者是否能夠穿過這樣的封鎖。
“趙王的使者。”這五個字讓已經開始斷糧的趙國將士升起了希望,一個小校匆匆忙忙地趕來,在看過黃宣偽造的文書後,道:“您請跟我來。”
黃宣一路看去,現在的趙軍士氣尚好,按照歷史,他們是在斷49日後,方才徹底崩潰,在許多資料中。人們彷彿親眼所見一般的宣稱,斷糧後的趙軍。充滿了人吃人的慘劇,他們說,強壯計程車兵先聯合起來,吃掉年老體弱計程車兵,然後再紅著眼睛互相吃了起來。
但事實是,這支部隊最精銳的部分。被趙括分成了四個梯隊,持續不斷的衝擊著秦國地防線,直到49日,趙括在最後一次衝~射死,趙軍方才投降。
從這一點上,趙括倒也並不像想象中的糟糕,作為一名將軍,哪怕是失敗地將軍,他的部隊在他陣亡之後方才投降,他是死在衝鋒的第一線。而在他活著的時候,也能夠在絕境中始終保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