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3/4 頁)
益,在這裡
商人都擁有著讓現代人吃驚的財力,數萬弗羅林或者出現在這裡的賬簿上,金杜卡特與英鎊黃金幣在15世紀末的1:6。2間,而在這一時期的英國政府因為財政危機,向義大利地區的銀行借貸的英鎊數額,每次也不過7萬英而已。
所謂的富可敵國,在威尼斯這個小城內,只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黃宣裝作是一名普通的小商人模樣,安靜的走在石子鋪成的廣場路上,威尼斯人的生活節奏很快,至少比南京快上了不少,耳中聽到周圍店鋪傳來的成百上前的杜卡特交易,黃宣也有些被感染了。
這裡彷彿就是一個15世紀版的期貨交易市場。
經過最近的朗姆酒專營店,黃宣終於看到了一個掛著小麥標識,名為佩羅的店鋪,裡面的櫃檯後站著四個人,還有兩個人站在遠一些的位置談話。
黃宣摸了摸自己偽裝成白人的臉頰,咳嗽了一聲,走進了店鋪。
一個年少的學徒工立刻殷勤的走了過來,問道:“先生,您需要點什麼?”
在威尼斯城經營店鋪的人,都必須是一個被承認的行會成員,按照他們的等級,被分為管理者、師傅和學徒或者幫工,這是一個漫長而森嚴的等級序列,但正是這種序列,保證了生產的延續性和自律性。
黃宣按照義大利人的習慣,儘量讓自己刻板一些,僵硬一些,然後用準備好的語言道:“我有一批貨物即將到達,是糧食,因此想將它銷售給你們。”
“您是我們行會的成員嗎?”學徒工並不因為黃宣說的是“一批”而在態度上有什麼變化,實際上,威尼斯從來都是一個奉行糧食非自給的國家,他們可以說是真正的自由商業的擁護者:沒有貿易保護,也沒有反托拉斯。另一方面,義大利人對待顧客的態度從來都不是那麼友善,例如“顧客就是上帝”這樣的表述,直到21世紀,意大之以鼻。
黃宣搖了搖頭,這時候店長已經走了出來。黃宣立刻補充道:“你瞧,這是我第一次來威尼斯,但我對於威尼斯人的信用仰慕已久,願意讓自己也成為這個信譽集體中的一員,因此我可以在貨物到達之後再要求付款,但我需要得到一個倉庫用以存放這些糧食。”
威尼斯的貿易體系已經相當健全,在威尼斯城內,並不是你想得到一個倉庫就可以得到的,特別是交易繁忙的城內水域,這裡每天的運輸量巨大,易於隱蔽,但其中的倉庫大半已經有了主人。
聽到黃宣的話,店長慢吞吞的走了出來,站在黃宣面前,笑笑道“我是這家店的管理者戴斯特。”
黃宣聳聳肩,回道:“科薩,你可以叫我科薩。我的貨船會在三天內到達,也許就是今天晚些時候,因此我需要早作準備。”
他做了一個無奈的表情,戴斯特知道沒有行會的商人在威尼斯並不方便,他笑問道:“那麼您有多少糧食?從哪裡來?什麼型別?”
“呃,大約2多蒲式耳的小麥,我不知道路上會損耗多少,你知道,都是來自法國。”
蒲式耳是容量單位,1蒲式耳的小麥應該有239公斤。而當時航行於海上的帆船排水量逐年增加,但是200的船型還是比較少的,式耳大約有600小麥,已經是很大的數量了。
戴斯特明顯很感興趣,他看了一會黃宣,招手叫過一個30歲的中年人,對黃宣道:“這位是馬西莫。他會領你去我們的倉庫,並安排你的住宿,如果三天內你的船隊到達的話,檢驗過後就可以交易付款。”
馬西莫應當是個師傅,他友好的衝黃宣笑笑,道:“科薩先生,請跟我來。”
“哦,好的。”黃宣有些不太適應,100式耳大約就要6個金杜特,2蒲式耳就是600金杜卡特。其價值相當於3。4美元。就是在美國的糧食公司,也沒有哪個經理會如此輕鬆的完成600噸糧食的交易。
更何況,相對於15世紀的生產力而言,600金杜卡特完全可以當作是一個城邦兩個月左右的財政預算。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天下財富盡皆匯聚於此的自信吧。
第二百九十章 威尼斯畫卷(6)
西莫先將黃宣送到了相熟的旅館,確定了他的住宿問才帶著他在內港的倉庫中穿梭,這裡的繁華程度絲毫不亞於21世紀的商業街,若是比較這裡的富翁比例,也許只有華爾街才能與之相提並論。佩佩貢獻
15世紀的威尼斯,以及義大利的其他商業城市——佛羅薩、熱內亞再加上塞普勒斯和法國的馬賽,幾乎構成了歐洲的主要商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