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黃宣道:“總計是208萬4700美金,歡迎來到大通國民銀行。”
“謝謝。”黃宣又看了一眼洛克菲勒,笑著離開了。事實上,他並非真的有意賣給洛克菲勒飛機圖紙,時間已經不允許他這樣做了,另一方面,有了成批次印刷的美鈔,在與洛克菲勒談生意只是浪費時間而已。但這樣做卻有一個好處,只要能掉住小洛克菲勒的胃口,他就不會因為銀行賬戶莫名其妙的大額資產而動手動腳,這才是黃宣最需要的。
走下銀行臺階,黃宣神情再次變的嚴肅起來,深吸了一口氣,坐進車裡,對漢斯道:“去見哈默先生。”
即便是在美國,哈默也是一個傳奇人物,人們將他稱為金點子大王,這位俄國裔美國人曾經涉足數十種行業,從養殖、鉛筆、醫藥到藝術品收藏乃至石油,他在每一領域都獲得了豐厚的收益,而在黃宣關心的收藏品方面,哈默同樣有著令人稱奇的經歷。1922年,哈默帶著弟弟(古玩鑑賞家)來到俄國,發掘俄國文物這塊尚未有人涉足的新領域。他們一點一滴積累,把他們在莫斯科的別墅佈置得儼然如同一座博物館。有一天一位名叫E薩柯的美國古玩商來訪問這所房子,見到眼前景象,這位古玩商的眼球差點瞪出來。哈默由此得到啟發,在向蘇聯政府交付了15%的出口稅後,大部分收藏都被他運回了美國,加入薩柯商行。後來薩柯破產,哈默買下了他的股份。
在大蕭條期間,正是從1931年起,哈默更是做出了一件令無數人大跌眼鏡的事情,他大膽地在百貨商店的櫃檯裡出售藝術品,並大獲成功,整個美國曆史上最為嚴重的經濟蕭條時期,贏利數百萬美元。而黃宣現在要去的,正是哈默的百貨商店。
在大部分工業品都在貶值的蕭條中,藝術品是少有的保值甚至增值商品,正是在這種思想下,哈默的百貨商店成了紐約少有的人氣鼎盛之所。
當黃宣走下汽車時,人來人往的商場,竟讓他恍然有看90年代影片的感覺。
衣冠楚楚的紳士們,挽著他們的太太或其他女人,帶著高帽,拄著文明棍,彬彬有禮的與人擦肩而過。不大的停車場放滿了各種車型,彷彿一場盛大的老爺車展覽會,33歲的阿曼德。哈默穿著緊湊的立領西服,穿梭在大廳中,與每一位靠近他的顧客親熱的打著招呼。
黃宣的到來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個黃種人和兩名保鏢,這讓年輕的哈默想起了他在蘇聯的經歷,將手邊的工作交給經理,哈默很快走了過來,偏著頭,用很慢語速的英語道:“您好,我是阿曼德。哈默,這家藝術品商行的老闆,有什麼可以幫您的嗎?”
“我想是的。”黃宣用純熟的東海岸英語作答,幾天來的美國生活讓他學到了不少日常俚語。
向裡走了兩步,黃宣隨意的看了看櫃檯內外的藝術品,對洛林道:“看看有什麼是在P112沒有的,要值錢的,但不能重複,明白嗎?”
“沒問題。”洛林似乎也開始習慣這樣的搜尋,很快工作了起來,黃宣則笑對哈默道:“我聽說您這裡有最全的俄國皇室收藏品,慕名而來。”
就像每一次新政權的交替一樣,羅曼諾夫王朝的終結同樣終結了歷代沙皇的收藏品,在列寧的命令下,全部的藝術品被送往莫斯科。在克里姆林軍工廠黑暗的儲藏室的通道里,一些珍寶遺失了,現在也沒有人知道它們在哪裡。裝有藝術品的柳條箱大多儲存完好,甚至沒有開封,克里姆林的軍隊守衛著它們。但當斯大林上臺後,列寧對俄國文化遺產保護所做的努力卻被打消了。為了換得西方經濟支援他的新政權,斯大林用這些珍貴的俄國皇室遺物去交換。從1927年開始,新政權將一些珍寶取出,進行估價,最後買給西方。在他們認為,用這些代表著腐朽的珍品去換得經濟支援是最自然不過的了。
不過,從一開始,所有的俄國珍寶的價值始終被低估,特別是其藝術價值,就像是中國字畫更多的被中國人欣賞一樣,俄國藝術品的價值,特別是它的人文價值,更多的情況下也只是被俄國人欣賞。1931年,漢墨帶著數千件俄國藝術品來到紐約,為俄國新政權出售這些珍品。雖然他做的很不錯,但如果和70年後的價值相比,大多數藝術品的價值都被低估了上百倍。
當然,此時此刻,哈默是沒有這種認識的,他很高興有人願意購買俄國藝術品,而且看起來,是大量的購買。
“我們去裡面談吧。”哈默從來都是以眼光制勝,在他看來,眼前的年輕人也許比這裡的所有人都更願意付款。
黃宣微笑著點了點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