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2/4 頁)
短髮。狄祖恭是第一次看到非穿越眾的華裔在經商,仔細想想,現在國內恐怕還沒有哪個華裔移民真正有資歷出來闖蕩經商的。應該是某家貿易公司的僱員。
“回市長的話,小的王貴,是中遠國際貿易公司的業務辦事!如今正替任大東家在雙灣市進貨。”
口齒伶俐的華裔小青年明顯是任長樂近年來從華裔國民裡挑出的機靈人,一口普通話說得很順溜。
“怎麼?和葡萄牙的商人朋友有了矛盾?”狄祖恭笑呵呵地拍拍小青年的肩膀。轉頭看住了和小青年一起的歐裔國民,“就我所知,你們公司進貨一向很爽快的。”
“市長先生,葡萄牙人這次運來的巴西棉花質量不是很好,但出價卻和上次一樣,我和同事是不會接受的!”中遠國際貿易公司的歐裔辦事員說著說著,還狠狠瞪了眼對面的葡萄牙商人。
“那他們明白你的意思嗎?”狄祖恭左右瞧瞧,顯然這是一場雞同鴨講的談判,中遠國際貿易公司的兩位辦事員恰好對葡萄牙語都一知半解。
說完,看住了身邊的趙明川,只見對方正全神貫注地看著那幾個葡萄牙人,似乎明白對方的意思。
“學生不才,略通弗朗機語,願為通譯。”趙明川發覺狄祖恭在看自己,趕緊收回目光,拱手點頭。
一番理論交涉後,葡萄牙人總算明白了華美商人的意思,似乎也知道自己這次的貨色不佳,只好在原價上又讓了一點,一場生意總算是圓滿完成,整整一船的棉花又被中遠國際貿易集團收入囊中。
“趙明川,你怎麼看剛才的事?”返回市長官邸的路上,狄祖恭突然問了句。
“商人逐利,無所不用其極,紅口白牙,以次充好,錙銖必較。若人人貪利如此,與國不利。”趙明川順口就回了句。
“與國不利,那為什麼那些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會遠航萬里去大明經商?”狄祖恭沒有反駁,繼續問著。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大明民豐物饒,富甲天下,番商逐利獲益,自然趨之若鶩。”趙明川神色不改,語氣平靜。
“我記得《老子》中有這麼一段,曰:‘至治之極,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必用此為務,挽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狄祖恭笑嘻嘻地背完這麼一句,一邊的趙明川頓時愣了。
“至治之極。恐怕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做到治國的巔峰,那指望百姓從此安居樂業老死不相往來也就成了空話。越是以這樣態度經營治國,那百姓就越發封閉不知外面的世界。老子都認為這不可能的。”
見對方在思索,狄祖恭趁熱打鐵:“而且你剛才只說了《貨殖列傳》那後面一部分,我記得前面還有一段: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
“君子得利了,才可能接濟貧寒。小人得利了,才可能把心思放在正事上。中華美利堅不是大明,沒有那麼多人口物產,只能通商逐利,以我之長賺他人之短。國富,才有實力募兵甲造船炮護國;民富,才有餘心學禮儀讀詩文。你看這個雙灣市。歐洲人羨慕不已,要放在大明朝廷。會給每家老百姓補貼上百兩銀子修這樣的房子?但我華美國可以,不是我們有挖不完的金山銀山,而是從剛才那個王貴和葡萄牙人的討價還價中獲得的,他們獲利,國家收稅。國家富足,百姓富足,就人人住得上這樣的房屋,就人心安定了。”
“今天,你看到的歐洲人不顧生死乘著小船貪小利遠赴大明經商。但幾百年後,他們會攢下多少財富,練就多少航海本事?他們未必會給他們的老百姓都修上大廈廣宅,但他們會造出堅船利炮,到大明賣貨掠財,因為他們的財富足以造出比大明更大的船,比大明更大的炮。比大明更便宜的商品。”
“你說大明富甲天下?那你知道雙灣市這麼個巴掌大的島嶼今年能獲得多少貿易進出口稅嗎?保守估計85萬美元,大概60萬兩銀子,比大明最富庶的省每年上繳朝廷的都多得多!你知道華美國今年用在教育上的錢有多少嗎?100萬美元,大概70萬兩銀子!一月之內。你所見之華美國人男女老少,不識字的恐怕不到三成。近段日子,你每晚給我談你的理想,談諸子百家,談育才,談格物,談安民,談救國,你是我見過的思想最進步的大明讀書人,我也覺得只有海納百川才能解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