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3/4 頁)
年初的荒蕪和雜亂中破繭而出。潮溼淋漓的雨季裡,遠方熱帶叢林的掩映下,一座洋溢著現代風格氣息的全新港口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根據當初百慕大島開發的經驗,除了關鍵的市政公共建築和軍事防禦單位,雙子港市的第一期市民居住街區建設將從簡,而以城市給排水等基礎工程和公共設施為重點,以方便今後的城區拓展改造。為此,一批大量採用水泥預製件、風格簡練的居民住宅,配合著適當面積綠化的社群在半年內就建成了,即便如此,其門面光鮮程度和環境綠化也比曼城市最早的那片舊城區要舒適漂亮許多,大把資金是砸得足足的。
為讓遷居到雙子港的國民儘快適應本地的氣候,幾乎都要安排遷居者在百慕大先待上十天半月,然後再運送到雙子港。這些國民裡,一部分是本土企業在蝴蝶島開辦分公司的員工家庭,一部分是去年度移民到華美本土的移民,除已經獲得正式定居權的人外,這些人的國民身份也都上調一級。
他們不光可以享受未來三年的特殊遷居生活補貼,更可以分配到免費的住房和廉價的種植園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待在本土需要長期償還移民安置貸款的人相比,可說是萬千寵愛於一身。讓相當多的今天還是契約奴或臨時定居權身份的歐裔家庭大為振奮,申請遷居的報表幾乎塞滿了移民部的辦公室。不過這種便宜也僅僅是遷居國民才能享有。今年新到的移民還是要繼續執行國家的移民安置政策。
按照“大西洋跳棋計劃”的規劃,從現在開始,來自大明的移民將不再從巴西運輸到百慕大雙灣市,而是直接運到蝴蝶島雙子港市。為此,前往巴西的華美船隊已經把這個訊息傳達給了葡萄牙人。
進入9月份以來,雙子港除了數百人的建築公司員工和上千名加勒比戰俘勞役外,還有600來個正式定居到本地的國民,而在遷居工程完成後。這個數字最終會超過1200人。遺憾的是,這裡面成為蝴蝶島雙子港市民的華裔還不到200人,而且半數以上都是今年才到的最新移民。
從兩個多月前第一戶國內遷居國民入住市區開始,雙子港市政府就正式掛牌運作。不過代理市長的人選倒是很有趣,居然是國內最大的建材私營企業“張氏建材集團”的老總張明澄。這個穿越眾裡唯一的一個臺灣佬,今年已經33歲了,當初以臺資物流公司業務員的身份駐留y市碼頭。結果被捲到了北美。
張明澄在華美資本家裡以做事果斷著稱,在建國初期的國有企業股份私有化中,水泥和建材工廠被國營建設工程集團下面的一幫子聯合吃下。按道理說大家的產業分割應該到此為止了,但偏偏張明澄又另起爐灶,一聲不吭地從零開始辦起了“又髒又累”的私營水泥磚瓦公司。
讓人不知道的是,張明澄在穿越前。其家裡祖輩就長期經營建材生意,尤其是對水泥等建材的生產非常熟絡。隨後張明澄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國家基礎建設所需的大量建材水泥,將張明澄一口口餵飽,只用了幾年時間。就直接超過“心不在焉”的國營建設工程集團下屬的建材廠,多種重要建材品種是獨家壟斷供應。登上了國內建材行業頭把交椅的位置。
自5月份一次考察蝴蝶島投資環境後,張明澄就迅速愛上了這個地方。張明澄充分地發揮了他的口才,以毛遂自薦的方式尋求蝴蝶島的市長職位,理由就是他將對蝴蝶島充沛的石灰石和粘土資源進行大規模開發投資,力爭三年內讓大西洋跳棋計劃的海外建材需求做到本地化供應,而不再依賴本土運輸。
一個搞企業的突然如此熱衷從政,而且還是針對自己的產業壟斷髮展做出的選擇,倒讓人不得不警惕,但現在百業待興,又有哪一個政府官員身後沒有幾份產業呢?不管怎麼說,第一個老總級的資本家成為了政府行政官員,倒是建國以來頭一遭。除了有專門的《國家公務員監督法》防範未然外,國會還特地和政府內閣以及張明澄約法三章,只允許張明澄以代理市長的身份上任,而且任期也只有四年。
隨後,張明澄在政府內閣履職會議上,就當場宣佈了蝴蝶島雙子港發展的基調:除轉口貿易外,本地核心經濟將大力發展建材、鹽糖酒業、食品業、化工業與各類種植園,且與之相關的投資企業的產業稅將在國家規定的地方管理權內給予優惠。
此話一出,頓時“真相大白”,原來張明澄的競爭市長職位是早有更大的“預謀”。與其說張明澄是為了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在打小九九,不如說他是更多國內私營企業資本家“聯合推出”的一個代理人。
……
1625年9月5日,週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