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但是,馮老的“革命”意志不夠堅定,後來他向宋江同志學習,受了朝廷的招安,並一直跟隨廣西提督向榮尾追太平軍,追到南京城外紮下了江南大營,中間也曾被李秀成和陳玉成合手打得大敗,在江南大營被破時落荒而逃。
馮子材多年的軍旅生涯,積功被擢升廣西提督。在剿滅太平軍後,馮子材又相繼到廣東、廣西、貴州等地“滅火”(撲滅各地的起義軍),乾的是刀口上舔血的活,為清廷立下了赫赫戰功。1869年到1879年間,馮子材受越南政府邀請和清廷派遣,三次出關平定退入越南的廣西農民起義軍和譁變的清軍,由於所率軍隊紀律嚴明,當地人稱“馮青天”,享有很高的威信。
1881年,馮子材因為和上級徐延旭關係不和,屢遭其排擠,便“稱疾”解甲歸田。中法戰爭爆發後,聽到清廷已經對法宣戰,老將心憂邊事,不顧自己已年近古稀,攜二子上書朝廷請戰。經朝廷同意後,馮子材召集舊部,以極快的速度募集“萃軍”十八營(“萃軍”因馮子材的號“萃亭”而得名),隨即開赴廣西前線。
馮子材統率的萃軍,紀律嚴明,部隊行軍打仗,嚴禁擾民,違者都要以軍法嚴處。萃軍行軍之前,往往先派炊事班到前方地點熬粥做飯,等大軍來後及時地打尖充飢。在一般情況下,馮子材不準士兵沿途買賣,以防止發生糾紛。在晚上宿營的時候,萃軍都是自己搭建帳篷,禁入民房,不得騷擾沿途百姓。萃軍官兵如要外出,必須持有軍官發的手令,違令者處斬。
馮子材還發布嚴厲的“四斬令”:“攔路搶劫者斬,強姦婦女者斬,偷牛偷豬者斬,拐賣人口者斬。”有這麼個故事說,萃軍路過一個集鎮,馮子材發現當地一個粉絲店老闆揪著一個萃軍士兵,大聲嚷嚷說當兵的吃了粉絲不給錢,引起眾多的人圍觀。馮子材見狀便上去訊問,那士兵極力辯稱自己沒吃,馮子材便跟老闆說,萃軍軍紀,士兵不能上街自行買吃的,這個士兵說沒有吃你的粉絲,那就應該沒吃。但粉絲店老闆蠻橫得很,非要一口咬定這個士兵強搶強拿,吃了東西不給錢,還大聲諷刺萃軍不過徒有虛名,周圍的閒漢們聽後乘機起鬨,指責馮子材包庇部下。
晚清外戰第一捷,鎮南關老將雄風(2)
那個士兵又急又氣,拔出佩刀,大聲說:“不許你們誣衊馮大人,我沒有吃粉絲,我現在就剖開肚子給你們看!”說完,那個士兵真的剖腹自盡。後來一檢查,果然沒有粉絲。真相大白後,馮子材大怒,下令將這粉絲店的奸商斬首示眾。由此,萃軍之紀律嚴明廣為流傳。
中法戰爭爆發後,馮子材雖然“廉頗老矣”,當仍舊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報國之心並沒有絲毫減弱。馮子材久任廣西提督,並有三次出關作戰的經驗,在廣西和越南北部頗得人心。在潘鼎新潰敗後,馮子材被新任廣西巡撫李秉衡等前敵將領推為前敵主帥。李秉衡為官有清譽,後死於庚子年亂事,殊為可惜,後敘。
馮子材到達廣西前線後,首先大力整頓潰軍,迅速穩定了潰敗後的局面。同時,馮子材利用多年的老關係,廣泛聯絡邊民,加緊修築前線工事,準備積極出關反擊,收復鎮南關。
法軍懾於中國軍民的強大聲勢,又擔心給養困難,戰線過長,便炸燬了鎮南關城牆及附近的清軍防禦工事,退回越南境內的文淵(今同登)、諒山。臨走前,法軍在關前廢墟上豎起一塊木牌,狂妄地宣稱“尊重條約較以邊境門關保護國家更安全,廣西的門戶已不再存在了”。
鎮南關失而復得後,清軍在法軍豎立木牌的地方也豎立起一塊木牌,上面針鋒相對地寫道:“我們將用法國人的頭顱重建我們的門戶!”
由於鎮南關城牆和防禦工事都已被法軍破壞,馮子材經過實地勘察,決定以鎮南關以北十里處的關前隘作為誘敵聚殲的主戰場。關前隘是鎮南關以北的一個通道地區,地勢險要,中間只有一條寬約兩裡的關道,東西兩面都是高山夾峙。
關前隘南面的谷地寬兩裡,谷地南端至鎮南關都是起伏不平的山丘,人稱橫坡嶺。馮子材令所部士兵在東西嶺之間構築一道三里的長牆攔住關道。長牆用草皮棍堆砌而成,兩米多高,三米多寬,每隔三十米左右開一個缺口,缺口上安有柵門。長牆外,馮子材則命士兵挖了幾千個梅花坑,坑上蓋著草皮捉,並在東西兩嶺半山腰挖了四尺寬的深塹,切斷關道,以利堅守,從而構成一座堅固而完整的山地野戰防禦陣地體系。
在兵力部署上,馮子材將各軍分為左中右三軍,互為犄角,相互策應。馮子材和兩個兒子親率所部十八營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