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看到希望(第1章)(第2/4 頁)
的作風。
或者說,它們可能還沒有察覺到,所以並沒有直接干預?
曹陽思考了幾秒鐘,然後搖搖頭,放棄了這個想法。
之前喬布斯還活著的話,估計還好一些,現在喬布斯一死,很明顯在智慧手機領域當中博米公司就是一家獨大,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他們,不知道有多少人希望博米的智慧手機垮掉。
所以大漂亮怎麼可能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出意外的話,曹陽料定他們很快就會在晶片製造問題上面對博米卡脖子。
……
過了幾天,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曹陽接到了芯中際國張如京的一通電話。
“對了,我之前還跟方教授說起來你們呢。”曹陽接到電話以後笑著說,“她很關心晶片案子的問題,雖然方老師對晶片不是很瞭解,但她知道這東西關乎國家的未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科技。”
那邊張如京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到,“對的,曹總,我要說的就是這件事情,清大的唐川力教授團隊已經研發出一種穩定的極紫外光光源了,你想不想來一起看看?”
“哈?!”
曹陽愣了兩秒鐘,整個人開心得合不攏嘴,顯得異常的驚訝。
“真的假的?”
媽耶!
前世都沒有做到的事情,沒有想到這一世居然能做到了?!
可千萬別是什麼冒充騙錢的呀!
……
極紫外光光源這個東西,說起來是euv開發的三大難題之一。
有人這樣形容光刻機:“這是一種集合了數學、光學、流體力學、高分子物理與化學、表面物理與化學、精密儀器、機械、自動化、軟體、影象識別領域頂尖技術的產物。”
我們可以把光刻機看作一臺高精度的底片曝光洗印機,它負責把“底片”,也就是設計好的晶片電路圖曝光到“相片紙”上。這個“底片”有一個專業名稱,叫做“掩膜”。而這裡的“相片紙”,就是製造晶片的基底材料矽晶圓;曝光完成後得到的最終“照片”,就是晶片。
光刻機的基本結構最關鍵的部件只有三個:光源發射器、用來調整光路和聚焦的光學鏡頭,以及放置矽晶圓的曝光臺。
正是因為光刻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結構並不複雜,所以,在晶片行業發展的早期,並沒有專門的光刻機生產商。
晶片公司只需要到照相器材商店購買普通的相片洗印裝置,然後自己加工改造一下就可以了。後來隨著需求的不斷提升,到現在智慧手機的出現,對晶片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博米公司雖然擁有著世界最高水準的晶片設計能力,可仍然缺乏晶片製造技術。
或者說,這一切的源頭都卡在光刻機這裡。
這就要說到晶片行業著名的“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指,每隔兩年,同樣大小的一塊晶片上,電晶體數量會增加一倍。
換句話說,晶片的效能也增加一倍。但摩爾定律並不是客觀的自然規律,而是晶片行業在激烈競爭中形成的經驗規律:一旦晶片公司的研發速度落後於這個節奏,就將被無情淘汰。摩爾定律自從1965年提出後,統治了晶片行業長達半個世紀。
半個世紀以來,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一直在呈指數級增長。如果還把晶片比喻為“照片”的話,那麼,這個照片的畫素是呈指數級增長的。相應地,用來曝光洗印“照片”的光刻機的精度,也必須越來越高,否則,伱設計的“照片”再精美,印不出來也沒有用。
比如,未來博米的智慧手機需要用到低於10n級別的晶片,生產這樣的晶片,要用到的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刻機。
它的精度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呢?首先,如果把光想象成一把刻刀的話,那麼光波越短,這把刻刀就越鋒利。
1奈米等於百萬分之一毫米,7奈米晶片意味著,它的每個元器件之間,只允許有幾奈米的間隔距離,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粗細的萬分之一。
要曝光這樣的晶片,必須採用一種特殊的光源,也就是極紫外光,它的波長只有135奈米,是可見光波長的幾十分之一。
但是,極紫外光源很難製造。
直到今年年初,阿斯麥才研製出了第一臺極紫外光刻機。
不過這個程序已經比曹陽前世的要提前太多了。
光刻機的第二個技術難點,是用來調整光路和聚焦的光學鏡頭。高度精密的光學鏡頭是光刻機的核心部件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