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人類第四次全面戰爭正式開始(第2/3 頁)
他們得確定布魯萬聯合的決策,看他們是想與人類在要塞之外野戰呢,還是想固守要塞不出。
野戰就不用說了,三路聯軍調集主力在某個星系正面會戰。
如果固守要塞,就得想辦法聯合起來攻堅了。
不要指望利用移動戰星的能力強行穿透邊境隔離帶躍遷至布魯萬聯合的境內,平時和平時期有這個能力可以隨便躍遷,但在全面戰爭時期,布魯萬聯合會開啟文明神器禁止躍遷。
從外面還是可以躍遷進去,到那時候你躍遷進去了可就出不來了。
這就是三大核心要塞存在的意義,如果沒有文明神器配合鎮壓疆域,再強的邊境隔離帶也擋不住移動戰星的穿透。
如果無法擋住躍遷,這三大核心要塞就沒有存在的意義,那就不可能就靠這三大核心要塞僵持幾千年不分勝負。
左翼的基地離中軍的前哨基地並不遠,約莫有一千五百光年左右的距離,如果有移動要塞主持艦隊,哪怕指揮官並沒有躍遷相關的技能與天賦,最多不超過四次就能躍遷趕過來。
而對擁有超遠躍遷距離李清來說一次就能躍遷過來。
左右翼加前鋒與中軍四個前哨基地相隔都不遠,都位於東部核心要塞北邊,與布魯萬聯合的東部核心要塞隔空相望。
偵察艦隊派出後第二天就發現了大量布魯萬聯合的偵察艦隊,第五天李清收到東部聯軍的前鋒偵察艦隊發現了布魯萬聯合的前哨基地的訊息,這意味著布魯萬聯合的想法和他們一樣,想和他們在野外打一場會戰。
很明顯布魯萬聯合在幾千年的休養生息後充滿了自信,自我感覺實力比人類更強。
確定有可能展開會戰,東部聯軍聯合指揮部立即召開線上會議,當天就將這個訊息宣佈,並下達了緊急徵召令。
緊急徵召令針對所有小領主與所有正式軍團,所有接到緊急徵召令的小領主與軍團必須派出自身最少50的戰艦響應徵召。
“轟!”
最後一艘驅逐艦在被對手最後剩餘的四艘護衛艦來回轟擊了數分鐘後艦體再也承受不住打擊,轟然裂開,烈焰從開裂處噴湧而出,整艘戰艦化成一團火球。
星空中到處是燃燒的戰艦殘骸,既有人類戰艦,也有布魯萬聯合的戰艦。
兩個文明現在還在集結兵力,但雙方的偵察艦隊早已經在這兩千多光年的星域內展開交戰。
這個時候玩家的炮灰戰艦就派上了用場,絕大部分都是驅逐艦與護衛艦上大規模戰場基本上是純炮灰,但投入偵察戰線上卻是能發揮中小戰艦的優勢。
雖然損失一樣很大,但不再是純炮灰。
偵察艦隊的規模一般不會很大,且都是由驅逐艦與護衛艦組成,一般總數不會超過一百。
巡洋艦以上不夠靈活,速度也慢,不適合當偵察艦。
在這個星系,兩支規模相差不大的偵察艦隊一場大戰之後,以人類一方全軍覆沒告終,但布魯萬聯合一方也只剩四艘護衛艦,算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都是五級科技配置的驅逐艦與護衛艦,規模也相差不大,勝負之分主要看雙方指揮官的指揮技術。
這樣的情況在不同星系發生,雙方各自派出了幾千支巡邏艦隊,分散在這片星域不斷相互撕殺,試探。
時間不斷流逝,越來越多的艦隊集結在各大前哨基地,李清的左翼基地也陸續收到支援的艦隊,他將這些艦隊整編為一個個標準師團,十個標準師團再組合為一個個標準軍團。
這些新編艦隊並未編入兩個集團軍之中,而是作為左翼聯軍的預備隊存在,由他直屬。
倒不是奪權的意思,他作為左翼總司令,可以直接越過兩個集團軍司令調動其下屬。
只是純粹的準備一支預備隊,可以在會戰的時候無需抽調兩個集團軍的艦隊就可以補充戰場。
時間就在準備之中不知不覺過去了快四個月左右,再過兩個月就是半年了,此時李清新的一批十幾個七級無畏師團已經建成並服役,已經開始新一批的建造了。
文明會戰節奏就是這麼慢,開弓沒有回頭箭,會戰一開打,就得拼到底,直到分出勝負,所以雙方都是儘量多準備,能準備多久就準備多久,像他們這種規模的全面會戰,前期再拖個幾年都正常。
事實上如果嚴格來說會戰早就已經開始了,雖未交戰,但如此龐大的艦隊匯聚,每天消耗的各種食物與耗材不知道有多少,這對雙方的物資供應也是一場考驗。
如果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