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一、克雷格·蓋爾森
1940年7月2日的晚上,聖喬治海峽的最南端,一艘潛艇在黑暗中無聲地升上海面。不一會兒,艦橋上出現二位男子。一位穿英國皇家海軍制服,是位少校,另一位則穿了件普通的外套,外面還套了件郵輪上的那種木棉救生衣。他們來到潛艇邊上,二人使勁地握了握手。
“準備好了?”少校對夥伴說。
對方點點頭。
少校看了一眼天空,月亮還沒有升上來。“今天天氣不錯,祝你好運!”他拍了拍夥伴的肩膀。
另一位轉身看著漆黑的大海,只說了聲“再見!”就消失在黑暗中。不一會兒,潛艇也消失了。
雖然已是七月,但大西洋的海水依然很涼。一下到水裡,蓋爾森就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戰。海水碰到他額角的傷口,疼痛使他一陣暈眩。他拼命地游水,好讓自己迅速適應水溫。
克雷格·蓋爾森中尉,是志願報名參加英國皇家空軍老鷹飛行中隊的美國飛行員。(注:《珍珠港》中雷夫以軍人身份參加英國皇家空軍的美國人飛行中隊——老鷹飛行中隊的情節是不符合事實的,當時嚴禁美國現役軍人參加英國或其它任何國家的“抗戰”。所以英國皇家空軍在紐約秘密招募的飛行員不僅沒有現役軍人,而且飛行時間遠沒有達到要求的500小時。)為了來英國參戰,他不得不離開美國陸軍,他不知道這樣做選擇對不對,反正這讓他的朋友、他的家人都目瞪口呆。他的父親,蓋爾森中將更是大發雷霆,要與他斷絕父子關係。但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來了。其實有時候他自己也不知道這究竟是為什麼。為了戰爭?為了飛行?為了實現英雄主義的夢想?還是為了逃避?
1937年,出身軍人世家的克雷格·蓋爾森以優異的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在畢業時,好像是順理成章的,他與青梅竹馬的羅斯·安布盧斯結了婚。羅斯的父親,詹姆斯·安布盧斯是克雷格父親在本寧堡步校的同學,在菲律賓服役時,兩家是鄰居。克雷格和羅斯從小一起長大,後來兩家又先後回到了華盛頓。克雷格考上了西點,羅斯也就讀韋爾斯利女子學院。這期間,他們經常見面。慢慢的兩個孩子的婚禮成了兩家的頭等大事。克雷格畢業典禮的當天,這對金童*在眾人的祝福聲中走進了教堂。
但是,克雷格沒有想到,很快他們的婚姻就出現了問題。因為成績優異,克雷格可以自主選擇畢業分配的部隊。克雷格的分配志願是1、陸軍航空兵,2、坦克部隊。這讓幾乎所有人都大為不解,也使小夫妻倆第一次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克雷格無法讓羅斯理解,飛行是他多年的夢想,而且,他認為空中優勢是現代戰爭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在這點上蓋爾森中將是贊同兒子的想法的,他自己甚至也想過去學習飛行。但是他認為克雷格不應該在軍校剛畢業時就參加航空部隊,這會影響他的前途。羅斯的父親原是對克雷格寄於厚望的,他已經為女婿安排好了一切,他相信女兒成為將軍夫人的時間要比她母親快得多。但克雷格的決定讓一切泡湯了。讓羅斯不能忍受的除了克雷格的不識抬舉、執迷不悟,還有更長的孤獨與等待,新的飛行訓練意味著又是兩年的分居,羅斯將從女伴們羨慕的物件一下變為被憐憫的可憐蟲,這讓她實在無法接受。這是羅斯第一次領教了克雷格的固執,在用盡了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之後,克雷格·蓋爾森少尉還是到南加州的航空培訓學校報到了。
航空學校的兩年裡,克雷格每次假期都回華盛頓,羅斯卻從來沒去過加利福尼亞。兩年後,克雷格同樣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成為一名飛行員。他被分配到弗吉尼亞的航空基地,與羅斯依然是聚少離多,他與羅斯之間再也找不回以前的感覺了。克雷格不知道:羅斯永遠也不會原諒他曾經帶給自己的羞辱。
1939年,歐洲大戰爆發。在沉寂了幾個月後,希特勒向西線發動了大規模的閃電進攻。幾天裡,法國、比利時、荷蘭、挪威等許多國家相繼淪陷。英國不得不迅速撤回她的遠征軍,以儲存實力。現在英國已成為納粹德國主要的軍事打擊目標。不列顛空戰爆發以後,克雷格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不知道美國什麼時候參戰,當然她一定會參戰的。
一個月前他接到調令,要他回華盛頓陸軍參謀部報導,他知道這一定是他那位陸軍作戰部副部長的岳父大人起的作用。當然他們是好心,希望能挽回他們女兒岌岌可危的婚姻。但克雷格知道,他們的問題不是空間上的隔離造成的,是他們的生活態度太不同了,無法調和。但他還是回到了華盛頓。
克雷格回家了。他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