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又是一陣巨石移動之聲,過後,便只能隱約聽到馬蹄和鈴鐺聲,但很快就什麼都聽不到了。
於仕走進城樓,小心翼翼的摸索著住前走,他發現,裡面有一條稍稍傾斜向下的甬道,他丈量了一下,甬道寬約十二步,和神道的寬度一樣,再摸摸甬道的牆,是堅硬粗糙石壁,於仕心想:這條可能就是直通地下玄宮的通道了。
於仕一邊往下走一邊在心裡默數著步數,當數到360步時,他被一道大石壁擋住了去路,於仕橫著摸索了一番,摸到一條豎縫,很窄,連根小指都插不進去。原來,這是一道大石門。
前路已被封住,怎麼辦呢?
一般而言,進入地下玄宮的通道只有一條,也曾聽說過,建造皇陵的工匠,有時會偷偷多開一條“重光道”來以防不測,但這都是毫無根據的傳說,何況,就算真有這麼一條“重光道”,不知內情的人要找到它,無疑是比大海撈針都難。
而這道大石門又是隨開隨關,門後可能還會有守衛,要想神不知鬼不覺的溜進去,除非有孫猴子那樣的七十二變,變個蒼蠅蚊子什麼的飛進去,否則,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怎麼辦呢?怎麼辦呢?於仕簡直一籌莫展。
此路既然不通,還是先出去再想辦法吧。於仕心想。
第五十四章飛昇閣
走出了城樓,於仕抬頭看看天,只見夜空中掛著半輪缺月,在朦朧的月色下,所有建築物都透著一層淡淡的幽光,而那座雄然鶴立的纏龍高塔,看上去就好象是一根連通天地的巨柱。
這時,於仕的腦海中迅速閃出了三個字:飛昇閣!或許在那裡會找到進入皇陵突破口?雖然,這僅僅是感覺。
於仕走到那座纏龍高塔前,發現這座高塔的首層有一個拱形門口,但沒有門。那條纏龍的龍尾伸入地下,大概是寓意皇帝在身後拋卻凡軀,從地下破土飛昇吧。這條巨龍在遠觀時只覺得神威澟澟,詡詡如生。現在近看,見細到每一片鱗甲,都是精雕細刻,毫不馬虎,實在是讓人歎為觀止。
於仕仔細聽過附近沒什麼異常後,便從拱形門進入塔內,他拿出油燭,點著,照著看塔內的情況。
這座高塔內成六角形,不大,直徑約三四丈,正中間有一把黃銅做的圓形小旋梯,盤旋著一直向上。
於仕彎下身子,先仔細檢查塔的地面,並不時用腳跺跺,以試探下面的虛實,看地板之下有沒有秘道存在。但他把整個地板都檢查了一遍,都沒有任何的發現。
對此於仕並未感到意外和失望,畢竟有“陵無二道”(指正式陵道,不含工匠偷偷私開的“重光道”)這句老話在前。看來,除了城樓裡的那條甬道,真的再沒有其它進入地下玄宮的通道了。
既然暫時難以找到突破口,也沒什麼好地兒去,於仕決定好好看看整座高塔,他總覺得這座高塔不同於其它的建築,說不定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線索呢。
地面已經看過了,於仕接著去檢查塔的六面牆壁,剛看塔壁都是空白的,沒有什麼裝飾,但當於仕高舉油燭,抬頭往上看的時候,卻發現上面的牆壁好象有很多浮雕,而且是彩雕。要想看得清楚一點,就必須上那把旋梯了。
在上梯之前,於仕用力搖了搖那把旋梯,發現它很堅固,心中便又多了一個疑問,這把旋梯到底是建塔時一起造的,還是近來才加上去的呢?表面一點銅鏽都沒有,好象挺新的樣子。
於仕走上旋梯,小心的登到離地約兩丈的高度,便舉著油燭察看六面塔壁的情況,因為在這個高度塔壁就開始有浮雕了。但即使把身子儘量往外探,距離塔壁還是較遠,加上燭光又太小,所以看得不太清楚。於仕這時靈機一動,馬上解開竹劍,把油燭沾到劍尖上,再儘量往前伸,這樣就看得比較清楚了。
於仕見到。塔壁上有很多青山走獸。綠樹飛鳥之類地浮雕。構圖自然優雅。動物形態生動。雕工極為精緻。最讓於仕感到驚奇地是。這些浮雕地色彩竟十分新鮮。就好象才剛上了彩不久。這讓於仕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再往上走了一段。又見朵朵詳雲之中。有很多手持樂器。衣帶翩飄地仙女。天神。他們有地撫琴而歌。有地翩翩起舞。總之一派歡天喜地地景象。
又繼續往上走。大概到了塔地一半高度。牆壁上地畫面又突然變得嚴肅起來。全是閉目打坐地僧侶。密密麻麻一大片。在這些僧侶地頭上。還有成百上千。神情姿態各異地羅漢。佛陀。當接近高塔頂部時。便出現了幾個有獨立窟堂。端坐蓮花寶座地大佛。這些大佛氣象宏大。寶相莊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