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1/4 頁)
無損。與其膽戰心驚地燒香求菩薩,還不如該幹什麼幹什麼,又想:“倘若從龍嶺古墓裡盜出珍寶,賑災救民,積德必定不小,真要能把這件大善舉做成了,暗中就必有鬼神相佑,說不定還可再增壽延年一紀。”
他覺得那座唐墓規模雖大,卻能推算出內部的地形結構,有把握單槍匹馬盜取墓中寶貨,但也想到可能會在古墓中遭遇不測,萬一有些閃失,豈不是死得悄無聲息?在傳統觀念中,名聲往往要比性命重要,正所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於是將他平生所歷,都寫在販貨的賬本上,連同毀壞的純金算盤,一同封在一匣子裡,暫且寄存在銷器李的櫃上,約定等到拿金剛傘的時候一併取回。
(全書完)
後記
我寫的《鬼吹燈》這部書前後兩部,共計八冊,順序依次是《精絕古城》、《龍嶺迷窟》、《雲南蟲谷》、《崑崙神宮》、《黃皮子墳》、《南海歸墟》、《怒晴湘西》、《巫峽棺山》。
從2006年2月份開始,直至2008年2月底,前前後後總共寫了整整兩年時間,約有兩百萬字的篇幅。這期間付出了很多,但同樣也有很大的收穫。透過這部書,認識了很多的朋友,這其中有見過的,也有沒見過的。可以說如果您喜歡我的這部書,咱們就應該算是朋友了,在此請允許我由衷地感謝你們,能和許多人分享我寫的故事,對我而言是最大的快樂。今天在全本結稿之際,我想對《鬼吹燈》全的創作過程做一次簡單的回顧,獻給喜歡《鬼吹燈》的讀者朋友們。
常被人問起自己覺得哪一卷最滿意,所借《鬼吹燈》完結之際也來個“導演自評”。作為作者,自己評價一下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全套八卷故事,每一卷的核心元素與題材都不相同,想表現的內容也有所區別。在連載的過程上,每天只能寫幾千字,由於時間限制和個人喜好的原因,對於已經寫過的部分基本上從未進行修改,而且始終沒有故事大綱,到現在還不知道大綱是什麼,對我而言,自己也不清楚下一章會出現什麼意想不到的情況,許多都是即興發揮,這是創作過程中很大的樂趣。
很難說這八卷中有哪能一卷是我自己最滿意的,每一卷都有很滿意的章節和橋段;但在我自己看來,每一卷也都同樣存在著不足和缺陷,如果重新修改一遍,會好很多,可是那樣一來難免會有匠氣,也就失去了即興創作的樂趣。
下面按照創作順序逐冊講評,包括每一冊的特點和創作過程、出場的人物和背景,以及自認為滿意和存在缺陷不足的章節。
《鬼吹燈》是一部探險小說,根源於易學的風水,是貫穿其中的經脈。雖然書中包含著眾多元素,但只有“探險”二字能概括其精髓,絕非單純的盜墓小說,也絕不是恐怖靈異和老掉牙的推理懸疑小說。古墓只是故事中探險的憑藉,本書所講述的,是一系列利用中國傳統手藝和理論來進行的冒險旅程。
【《精絕古城》】
《鬼吹燈》第一部第一卷《精絕古城》,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截止到野人溝黑風口的地下軍事要塞,主要是一個框架、平臺的搭建,並沒有什麼與主線關係明確的線索。這半部是想寫成民間傳說、鄉村野談那種型別。所謂民間故事的型別,我感覺大概就是殭屍和黑驢蹄子那種深山老林裡的傳說。
從考古隊進入沙漠尋找精絕古城開始,觸及到了鮮明的地理文化元素,西域沙漠、孔雀河、雙聖山、三十六國、樓蘭女屍、敦煌壁畫,提到這些元素,一股神秘的氣息撲面而來,所以在精絕古城這部分,我是將神秘感作為了故事核心,到最後精絕女王也沒露面,她算是神秘到底了。這一卷中涉及到了一些考古解謎之類的元素。
作為最初的一卷,現在來看最大的缺陷,就是有些部分寫得過於簡單和潦草了,邏輯比較鬆散,隨寫隨編,完全沒有考慮後面的故事如何展開;滿意的地方是描寫和敘述比較真實、生動。
看起來很真實很鄉野很神秘的風格,是我在寫第一卷的時候,最想表現的內容。
說到“真實”,就想起常被問到這樣一些問題:《鬼吹燈》寫的是不是真事?出現了那麼多名詞、術語、地理、風水,不懂的人根本寫不出來,這些內容究竟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
首先我想說《鬼吹燈》是故事,是小說,絕不是紀實文學,也不是回憶錄,真真假假摻合在了一處,如果要區別真實與虛構,只有具體到某一個名詞或某一段情節,才分辨得出。
比如在野人溝這一部分的故事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