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複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後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蹠》、《說劍》等。內篇最集中表現莊子哲學的是《齊物論》、《逍遙遊》、《大宗師》等。
'編輯本段'莊子的品質
莊子看起來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戰國時期,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約比孟軻的年齡略小,曾做過漆園小吏,生活很窮困,卻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在道德上其實是一位非常廉潔、正直,有相當稜角和鋒芒的人。
雖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在他的內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的悲憤與絕望,從他哲學有著退隱、不爭、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
正因為世道汙濁,所以他才退隱;正因為有黃雀在後的經歷,所以他才與世無爭;正因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強調率性。莊子是以率性而凸顯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為愛的熱烈,所以他才恨的徹底,他認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其實就是對現實情形過於黑暗汙濁的一種強烈的覺醒與反彈。
莊子是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的,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於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編輯本段'莊子語錄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便會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識,便會弄得更加疲睏不堪!
2、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
(名是相互傾軋的原因;智是相互鬥爭的手段。兩者是兇器,是不可以盡行的。)
3、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也。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聖人可以成就事業;天下無道,聖人只能保全生命。現在這個時代,僅僅可以避開刑戮。幸福不過像羽毛那樣輕,不知怎樣才可以去承受;禍患重得像大地一樣,不知怎樣才能避免。)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但不懂得無用的更大用處。)
5、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泉水乾了,好多魚被困在陸地上,相互用嘴吐氣,用吐沫相互沾溼,這就莫如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
6、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自然給我形體,用生使**勞,用老使我清閒,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稱善我生存的,也同樣稱善我的死亡。
7、故蹠之徒問於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此盜蹠的門徒問盜蹠說:“做大盜的也有法則嗎?”盜蹠回答說:“無論哪個地方都怎麼會沒有法則呢?憑空猜想屋裡儲藏著多少財物,這就是聰明;帶頭先進入屋裡的,就是勇;最後退出屋子的,就是義;酌情判斷是否動手的,就是智;分贓均等的,就是仁。這五種不具備而成為大盜的,天下是決不會有的。”)
8、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9、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10、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
11。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送賷。吾葬具豈不備邪?《莊子·列禦寇》
12。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莊子·列禦寇》
'編輯本段'莊子所持的宇宙和人的關係
莊子所持的宇宙與人的關係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兩忘的,所以他有著通達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