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頁)
式登基稱帝,君臨中原。清廷以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吳三桂、尚可喜等人自陝北進攻關中;多鐸為定國大將軍,南下河南,自潼關威脅關中。
十二月,李自成誤判北路為清軍主攻,除以李過、高一功駐守榆林、延安外,又親率大軍北上增援。但在半路上得到清軍進攻潼關的訊息,又匆忙回援潼關。大順軍與清軍在潼關城下苦戰了近二十天,清軍以重炮轟塌關城,於次年正月十二日佔領了潼關。
李自成隨即放棄西安,自藍田出武關,南下襄陽。此時清軍多鐸部被調往中原東部準備消滅南明政權,由阿濟格負責追擊李自成。李自成一路逃跑,沿途沒有組織一次有效的抵抗,苦心經營的荊襄根據地也輕易放棄了,部隊士氣越來越低落。阿濟格緊緊追趕,數次擊敗大順軍。
李自成打不過清軍,對打左良玉還是很有信心的,他於三月上旬抵達潛江,揚言要攻打左良玉佔據的武昌。左良玉打張獻忠在行,對付李自成就沒把握,加之他和南明當權的馬士英、阮大鉞不合,所以正好藉口去南京“清君側”、“救太子”,率部沿江逃走了。李自成輕易佔據了武昌,但也只停留了兩天,又輕易把武昌城交給了追來的阿濟格,自己沿江逃往九江。山海關和潼關兩戰,嚴重地打擊了李自成的信心,使得他見到清軍主力部隊就想逃。
清軍在富池口及九江附近,兩度追上了李自成,大順軍敗得一塌糊塗。李自成折向西南,在德化縣西掉頭轉入幕府山脈,經瑞昌,入興國,又沿騎立山、太平山北進入通山縣九宮山北麓。清軍一路緊追,在九宮山陰,再次追及大順軍,李自成又吃了敗仗,部隊也被打散了。在這一系列戰鬥中,大順軍損失慘重,大將劉宗敏、左光先、軍師宋獻策、李自成的兩個叔叔及大批高階眷屬先後被俘,牛金星也與李自成失散。
李自成退入九宮山中。一六四五年農曆五月初,他帶著二十八騎登山觀察地形,被一群鄉勇伏擊,李自成在混亂中被殺。因為事發倉促,隨行的李自成的義子張雙喜僅得馳馬先逃,李自成的近隨劉某飛騎追呼道:“李萬歲爺被鄉兵殺死下馬!”大順軍殘部滿營皆哭。
這一說法,來自於南明唐王隆武元年,湖廣總督何騰蛟的奏報,當時李自成的舊將都被何騰蛟招撫,他們眾口一詞的說法,應該是比較可信的。何況,倖存當事人之一的張雙喜,此時正長駐在湘陰,隨時可供調查。
清軍方面,阿濟格也得到了李自成已死的情報,他隨即樂滋滋地向老哥多爾袞彙報了這一喜訊。多爾袞立刻告祭天地太廟,宣諭中外。但沒過幾天,多爾袞又得到李自成逃到江西的情報,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審慎態度,譴責阿濟格謊報軍情。於是大功臣阿濟格由親王降級為郡王,還額外罰銀五千兩,還有一些將領也受了牽連——其中有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鰲拜鰲少保。
阿濟格吃虧在沒有可靠的當事人能提供證詞。
於是幾個月後,九宮山民程九百,突然接到當地清朝縣官的訪問和嘉獎,稱他殺死了李自成——至於屍體麼,大熱天的,自然是“屍朽莫辨”了,腐爛的屍體難以辨認——這難道還有什麼疑問麼?在縣官的鼓勵或者說是脅迫下,程九百拎著一個朽壞的人頭,以及據說是繳獲的珠盔、龍袍去見湖廣總督。總督佟軍門大喜,委任他為德安府經歷,後又選任西安府守備。
不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發現的《程氏家譜》中,卻老老實實地記錄為“(程)安思……字九百……剿闖賊李延於牛跡嶺下”。李延和李自成到底是不是一個人,只有鬼知道。
也許因為家譜是私修書,沒有那麼多顧慮吧?
當然,歷史的事實我們都知道,李自成確實是死了。
所以,一年後多爾袞又親自簽署檔案,給阿濟格、譚泰、鰲拜等人平反昭雪。
但這事兒還沒完。到乾隆時,皇帝閒來把曾祖父順治朝《實錄》拿出拜讀,看完之後還發表評論:“英親王阿濟格秉心不純,往追流賊,誑報已死……黜爵實由自取。其子孫前俱降為庶人,削其宗籍。”阿濟格又一次倒黴。
這時,都過了差不多一個世紀了!歷史,它一直在靜悄悄地改變著未來。
十二、尾聲
乾隆十九年清明節,有一位牛次張先生給自己的先人立了一塊墓碑,透過這塊墓碑上的文字和相關記載,我們能透過歷史的迷霧,讀出一個時代的縮影。
牛金星的兒子牛佺,在富池口之戰中被俘投降,隨即被阿濟格任命為清朝第一任黃州府知府。
牛金星在九宮山陰和李自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