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家都說這麼下去,說不定要花上幾萬貫呢!”
“真不愧是陸家啊!原本這兒只要下上半天雨,家家戶戶都淹了,可這兩根陶管一排,下再大的雨都不水淹了,還有這兒啊,一大早就有人起來掃大街,一天三次有人來收夜香,這裡的店面但凡吃的、用的都有,還比外面新鮮些,價格也不貴,聽說陸家的奴婢每月還有工錢呢……”狗兒滔滔不絕的說,心中十分羨慕,他阿爺也常說,如果這輩子能住進陸家巷就滿足了,聽說陸家就算對低階的下人,每月都能有不少米糧和蔬果。
東平坊是唯一的一座離朱雀大街非常近,卻極少有貴人來此的民坊,因為此處大部分住的都是達官貴族的奴婢,坊市雖繁華,但因住客地位太低下的緣故,坊內環境並不太好,官府平時也不怎麼管,幾姓家奴各歸各管、秋毫不犯。但陸家前幾年對這裡的翻修,讓人不禁羨慕起陸家的家奴,奴婢說到底就是主人傢俬產,私奴是比牲畜還不如的東西,就算有幾家得臉的奴才,得了主家的信任,能得些賞,平常的僕傭能吃飽就不錯了,哪有什麼工錢?又曾幾何時見過主家這麼關心過奴才衣食住行的?
這些事,司澈要比狗兒清楚多了,因為陸家巷能今天,還有他的一份功勞。翻修陸家巷,是袁夫人教大娘子管家以來,放手讓大娘子做的第一件事,當時大娘子才剛滿十歲,當時袁夫人話一出口,就有不少人反對,可袁夫人和郎君完全的偏向大娘子,郎君甚至說,“我大兄十七歲便能主持修建了元渠,為什麼我女不能翻修一間小小的民宅?”陸琉口中的大兄,就是陸璋,陸家的少年天才,從小聰慧過人,十七歲就主持挖掘了元渠(陸璟字子元),引涇水入渭,既是水運航道,又有灌溉之利,使涇陽成了前梁和如今大宋主要的糧食產地。
這些翻修一開始是花了不少錢,但第二年開始,大娘子就已經不往裡面填錢了,說不定再過幾年就能賺回來了。大娘子在得到袁夫人和郎君允許後,並沒有馬上翻修陸家巷,而是派了幾十人,花了半個月時間把陸家巷完全瞭解了一遍,又同幾個大管事,商議了足足近半年,才最終確定瞭如何翻修陸家巷。司澈因從小對數字非常敏感,更是被陸希叫著全程參與。
司澈知道這些磚瓦陶管的土料,都是從大娘子從別莊裡挖出來的,挖出來的大坑後來做了水塘,水塘裡養魚、養藕、養紅菱……塘邊養桑樹,桑樹能養蠶、能染布、能入藥,桑葚能做果乾、桑葚酒,蠶沙可以餵魚,同時魚糞又能滋養池塘中的水生作物……
田莊出產的絲緞、絲綿、魚乾、果乾等物皆透過高少君從南方運到北方,轉手本錢就翻了幾倍,同時派人開闢了荒地,派人精心養地,最初下等地的時候,種上蠶豆、豌豆、蔬菜這些對土地要求不高的作物,蔬菜盡數運到城裡,供給陸家巷的下人,價格比城中還要便宜些,出產的豆類,用來養雞鴨鵝豕這些家禽,但凡出產的肉類除了製成肉乾外,首先供給的就是高少君養的那群近衛,高少君的近衛可都是大娘子頓頓上好的精米、肉食蛋類、蔬果藥物,精心養出來的,高少君能入戰場便能立功,和大娘子幫著他培養的那批精兵不無關係。
思及此,司澈神色越發的堅定,祖翁太小看大娘子了,就如阿漪所說的,大娘子是心善,但絕不是心軟,真遇上事了,她絕對能下得狠心,光看當年大娘子不計成本的一意支援高少君養精兵就知道了,大娘子幾個能做主的莊子,出產之物如水般的運到高少君那兒,大娘子多年的香粉錢全掏空了,大娘子的香粉錢可不是小數目,就算是高大人身邊的近衛,說不定都沒有高二少君養的那些兵花費大。
“司少君?”阿倫接了下人的通報,趕了出來,初見司澈,還以為自己眼花了,定睛看了半晌才猶豫的叫著司澈。
“阿倫!”司澈連忙上前,抓了他的手,“我——你——你帶我去見大娘子吧!”
阿倫見司澈形容狼狽,笑著說:“司少君,不急呢,你先進來梳洗下再說。”說著又從懷中掏出了幾個大錢遞給狗兒,“去買糖吃吧。”
狗兒欣喜的接過,一溜煙的跑了。
司澈隨著阿倫入內,這時青石板路上,咕嚕嚕的駛來一隊騾車,“阿倫,這是你家今天要的菜蔬。”為首的一名大漢笑著讓身後的小廝把一筐新鮮的菜蔬鮮果抬下,“對了莊上的奶羊又開始產奶了,我給你們家小囡帶了一罐。”說著那壯漢又從車上拎出一罐羊奶,這是家中有孩子人家都有的。
“老勇叔辛苦了!喝口水吧!”阿倫的媳婦端了一盞茶水出來。
“哈哈,不了!我還要送不少人家呢!”大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