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3/4 頁)
哥那麼多閱歷,能這麼想已經很不容易了。
那孝廉聽世子這麼一說,連連稱好,兩人談性越來越濃,最後把所有人都無視了。
陸希和莊三娘進完哺食後,就離開了,她招來了阿倫,問著阿倫這村莊的情況,阿倫把自己探聽到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這裡不僅耕地不是太肥沃,而且壯勞力也不多,同時還要負責養上十五匹馬,莊上的人就從來沒吃飽的日子。
陸希這幾年一直在外面走,對這裡大部分平民的生活心裡有數,她低頭想了想,叫來了王直和司漪,“你們說,我讓大誠派幾個人過來,跟這裡的老農商量商量,能不能因地制宜種些其他作物,和我們涿縣互通有無如何?”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產,就如江南多水稻,而北方就很少種,反正此處離涿縣也不是太遠,這裡一片應該都是阿兄的勢力範圍吧?她這不算逾越吧?
陸希一路走來,看到這些平民平日艱難度日,等到了災年就賣兒賣女,實在可憐,她不可能幫助所有人,但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幫下人應該還是可以的吧。而且阿兄都想接替劉毅的位置,建康那邊要打點好,這裡的群眾基礎也要打好。陸希原本是想直接給阿兄寫信的,可後來一想,還是決定先問問王直比較好。
王直低頭想了想,“不如讓這裡的里正去一趟涿縣,讓涿縣縣丞領著他四處看看再說。”這種事軍方不好直接插手,但是縣令、縣丞可以管。
“好。”陸希讓王直等人退下後,就先寫信給高嚴,然後讓人加鞭送去,心裡同時暗暗琢磨,在沒有出薊州範圍內,要是遇到的這樣的村莊,都幫一把好了。
這一夜陸希給高嚴寫信寫了大半夜,也不光光是這村莊的事,還有她這一路上所見所聞,阿崧已經會站起來,諸如此類的事,不知不覺的就寫了十來張信箋,包了厚厚的一本讓人送去。
而廣陽王世子和那孝廉也激動的一夜沒睡,純聊天了,第二天一早,孝廉就在世子的邀請下,隨同眾人一起去建康了。
之後的旅途中,陸希終於見識到了,原來男人也有能說這麼多話的時候,廣陽王世子和孝廉,只要有空就要湊在一起聊天,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情政事,就沒有兩人不能聊的內容。
陸希偶爾在進食時,聽到兩人談話的內容,如兩人贊同廢除奴婢制度,禁制奴婢買賣;要重新推行井田制,按人丁分派土地,以及兩人對當前邊境過於繁榮的貿易非常不滿,他們認為商人乃禍亂的根本,為商必奸,想要天下大安,就一定要注重農耕……陸希甚至還聽到了兩人居然在討論,天下除了少數人三妻四妾外,餘下許多平民甚至連一個妻子都娶不起,這樣非常不易於社會安定,所以士宦人家就不應該納妾!
陸希從一開始的震驚,到後來的淡定,心裡就一個念頭,其實他們也是穿越的吧。就這麼一路聽著他們一會復古、一會憤青的言論,眾人一路南行,走了一個多月,終於快到建康了。路上也沒出什麼狀況,這是肯定的,畢竟廣陽王和高嚴為了眾人的安全,派了重兵保護,沒有哪個不開眼的流寇會惹這麼一支全是精兵當侍衛的隊伍。
第131章重逢(一)
“哈哈!太好了!”高府書房裡;傳來了高威中氣十足的大笑聲;“來人!備馬!我要去接我孫子!”
老管家和剛回家還沒來得及換常服的高元亮聽到高威的話;同時嘴角一抽。高威自從接到涿縣小孫子要回建康的訊息後;他老人家就多了一個愛好;每天問老管家崧崧今天到哪裡了?一聽說兒媳婦和孫子已經達到廣陵,因天色不早,就現在廣陵住下,明天再渡江後;一顆心就撲到了他孫子身上去了;嚷著現在就要去抱孫子。
時下傳訊並不方便,不過高嚴去薊州近十年;每年建康薊州來往不斷,早就開通了一條便於通訊的路;可以說薊州、建康兩地來往的訊息,只要高家想要,他們甚至可以比皇家更快,當然這樣的路劉家也有。兩家都靠這條路發了不少財,尤其是高家,這些年藉著陸家的力量,壯大了不少家業。陸家目前是沒有人在中央,可陸家千年世家的底蘊擺著,在江南經營多年,朝堂上盤根錯節的勢力絕對不容小覷,高嚴能走的這麼順,陸家出力比高家多多了,明眼都瞧出來了,陸氏嫡系分明就是把一半寶壓在了高嚴這個女婿身上。
更別說陸氏還讓高氏年少弟子入陸氏學堂進學,光這點就足夠讓不少寒門新晉的勳貴羨慕嫉恨不已。一個家族想要承傳下去,光憑藉一代人的努力遠遠不夠,需要的是家族弟子無數代的努力。學堂是一個家族承傳的根本,但學堂易造,想聘請名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