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陸希也不知道麵筋的具體做法,但是她家鄉話中喊麵筋叫“水面筋”,媽媽也跟她說過,麵筋是洗出來的,之前要用麵粉攪拌,陸希就讓莊客做著試試看。對農莊裡的佃戶來說,陸希是一個非常和善的東家,從不多收田租。遇上災年時總是減免田租,逢年過節還不時有打賞,甚至會指點他們如何種地。
雖然有時候她提出的意見,稀奇古怪得讓人哭笑不得,且教出的方法也殘缺不全,可的確讓莊上糧食產量增加了不少,農戶們也樂意聽這個小縣主的話。陸希一聽想要吃麵粉洗出來的東西,大家就卯足勁了想法子,沒幾天就被人搗鼓出來了,陸希這次進宮就樂顛顛的拿出來獻寶了。
而三人下方的高家的女眷們,則略帶羨慕的望著陸希,到底是陸家人,做出來的食物果然比自己家裡的更精緻,豫章名義上的女兒劉女君看到這份點心的時候,若有所思的望著陸希。
高太皇太后年紀漸長,精力不濟,忙了一早上,進過午食就回宮歇息了,豫章不放心大母,就陪著過去了,高皇后抱著九皇女讓陸希隨自己回宮休息。
“舅母,我先去御花園散散步,一會來找你。”陸希說。
“好。”高皇后當她孩子心性,還想去花園裡玩,也不攔著她。
陸希送走了高皇后,正想往御花園走去,“陸大娘子。”劉女君叫住陸希。
陸希停下腳步,望著朝自己快步走來的劉氏,心中暗忖她找自己有什麼事?難道是為了阿姑和劉毅?“劉女君。”陸希含笑同她見禮,也不主動問她,找自己有什麼事。
“陸大娘子,我想你幫個忙。”劉氏說。
“何事?”陸希問。
“我想問你借陸家的庖廚。”劉氏是將門出身,性子爽利,說話也不遮遮掩掩,直入主題。
“借庖廚?劉女君想要置辦宴席?”陸希問。
“對!家父後年就滿五十了,我想等過了元旦後,給家父辦個壽宴。”劉氏說,吳地風俗過壽不過正壽,劉毅五十大壽一般都是在四十九歲時過。
“好,劉女君什麼需要,派人到府上同我說一聲就行。”陸希說。
“那就多謝陸大娘子了。”劉氏是很想讓陸希去參加父親的壽誕,但她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陸希溫文有禮的同劉氏寒暄了好一會,等劉氏心滿意足的離開後,她轉身往御花園走去。
“大娘子。”剛剛在御花園出現在陸續面前的宮女,在一片空曠處等候多時了,一見陸希來了,連忙迎上去。
“你打聽清楚了?耶耶真要去蜀地?”陸希不等她見禮,就急急追問道。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衣衣衣投的霸王票^_^
花間裙,號稱最浪費的唐朝裙子,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花紋的衣料,裁破成一條條細長的帛條,然後把這些不同紋色的長帛條彼此相間地排列起來,密密地縫連在一起。用這種拼縫而成的裙料做成裙子,就會呈現出一道道豎向的多彩條紋,因此又叫“襉色衣”,不過其實魏晉時期,就有這種裙子出現了。
製作花間裙,在裁剪帛料的時候,可以有意地把一條條帛條都裁成上窄下闊,這樣,拼縫出的裙子就會腰身收窄,顯得穿裙人腰肢纖巧;裙身越向下就越加擴張,也就是喇叭裙的形式,裙裾長拖到地,格外風流瀟灑。
唐高宗曾經下詔說:“……花間裙衣等,靡費既廣,並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敵,常著七破間裙,豈不知更有靡麗服飾,務遵節儉也。”從這段話可以得知,花間裙在初唐非常流行,貴為“天后”的武則天平日都常穿“七破”的“間裙”。而且,武則天穿的花間裙僅以七條彩色長帛條相拼縫,是在遵守節儉之道,當時的“靡麗服飾”顯然遠遠不止“七破”。
實際上,唐朝曾經有官方的規定,要求“凡襉色衣不過十二破”,可見當時的女裙往往在“十二破”以上,也就是一條裙用十二條以上的異色帛料相拼縫。奢侈的華裙還會在拼縫處繡上金線的界道,甚至縫綴珠玉做成的小片花鈿,裙片之上也會加以金線繡等華麗裝飾。
類似花間裙的形式,到了清初,又曾經流行一時,其具體樣式是把多種色彩的綵緞裁成長條,每條上面都飾以精美繡花,然後再拼縫在一起,接縫處界以金線。由於一裙之上五彩緞條並列相映,燦爛華麗如鳳尾,因此得名為“鳳尾裙”。後來又把鳳尾裙加以改進,在裙腰處疊出道道褶襉,同時拼縫裙面的緞條皆取淡雅色彩,由此,裙上便是道道紋華清淺的緞條流光爍彩,互相映襯,如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