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平穩的步子,上前給帝后請安,高皇后對鄭啟笑道:“陛下,您也要敬柳婕妤一杯呢!”
鄭啟對後宮一向不甚講究,笑著讓內侍端了一杯酒給柳婕妤,“就依愛卿之言,愛妃朕也敬你一杯。”
“妾不敢。”柳婕妤得了皇帝的獎勵,跪接過帝后所賜的美酒印下後,方忐忑道:“這是妾應做的。”
高皇后偏頭對鄭啟道:“陛下,柳婕妤養育帝子女有功,今日又是太后壽誕的大喜之日,不如錦上添花,好好嘉賞柳婕妤,也算雙喜臨門?”
“依愛卿之意,該如何嘉賞柳婕妤呢?”鄭啟和聲問皇后。
“臣妾聽聞柳昭儀幼年便熟讀女誡,入宮之後德容言功更無一缺失,如今九嬪,唯有昭儀之位尤空,周禮有言,九嬪掌婦學之法,教婦之四德,臣妾以為該晉柳婕妤為昭儀。”高皇后道。
“愛卿是後宮之主,妃嬪升降,全由愛卿做主。”鄭啟道,內外命婦任命獎懲都是由皇后做主的,這方面鄭啟從來不插手,即使皇后懲罰的是他寵妃,他也不會管,這也是高皇后即便無子,後位依然穩如泰山的緣故。
高皇后含笑稱是。
“妾恭謝陛下、皇后厚愛!”柳婕妤跪於帝后前謝恩。
帝后夫妻的談話,讓宮妃們各個暗恨在心,雙手掩下袖底,狠狠的擰著絲帕,似乎把絲帕當成了柳婕妤,昭儀乃九嬪之首,其上只有皇后和三夫人之位,柳婕妤只因帝后讚了幾句陽平,便得了昭儀之位,怎麼不令眾人嫉恨?
元貴妃的雙目更是幾欲噴火,柳婕妤是元家的遠親,柳氏容貌不過清秀,但從小通讀經史,是家鄉出名的才女,元家讓她入宮,就是讓她幫元貴妃固寵的。這麼多年她和陽平一直小心翼翼的伺候她們母女,現在她居然踩著自己一下子變成了昭儀,就算她沒躍到和自己一樣的等級,元貴妃也咽不下這口氣!
常山一聽柳婕妤居然晉升柳昭儀了,不由大急,阿母不是答應她,要教訓樂平和陽平的嗎?怎麼陽平的母親都受封了?崔太后示意她稍安勿躁。陸言冷眼瞧著樂平目光冰冷的掃過陽平,一臉的不屑,低頭嘴角悄悄的往上揚了揚,活該!
柳婕妤的晉封,讓宴會的氣氛更熱火朝天了,妃嬪們一個個卯足了勁討好崔太后,同時也不忘高太皇太后和高皇后,鄭啟更是對妃嬪的獻藝來者不拒,一口一個愛妃,獎勵也是毫不吝嗇,華美的衣料、精緻的首飾,如水般賜下,宮妃們一個個芳心直顫,等壽宴結束,帝后相攜回椒房宮休息,宮妃們依依不捨的散去。
常山扶著崔太后回內室休息,見母親滿臉疲憊,不由心疼的忙讓侍女給母親卸妝,她蹲□體,給母親脫了履襪,把母親的雙腳浸入熱水中,摸著手中那雙白皙如昔,但肌膚已然鬆弛的腳,常山突然意識到,母親老了。
崔太后見女兒的舉動,略有恍神,似乎在常山很小的時候,她時常給自己泡腳,那時候自己還是一個出身微寒的妾,從一小商戶進入大梁最高階的豪門,一言一行都是戰戰兢兢的,就怕有什麼出差錯的地方。只要她出了任何差錯,嘲諷她的人不是她的婆婆高氏,也不是大娘子豫章,更不是鄭裕的其她姬妾,而是鄭家的那些僕役!他們會用驚訝而嘲諷的目光注視著她,會嬉笑著譏諷說果然是商女,連這點規矩都不懂……
崔太后閉了閉眼睛,也正是因為自己吃了那名多苦,所以她才對女兒多有縱容,她不想自己吃過的苦再讓女兒再受一遍。鄭啟雖是她肚子裡出來的,可從小由鄭裕的岳母王夫人和豫章養大的,母子兩人感情並不太親近,一直陪著的崔氏只有常山,她輕輕的摩挲著常山的頭髮,“是不是怪阿母沒有幫你罰陽平?”
“沒有,是孩兒任性了——”常山低著頭悶聲說,阿母已經夠累了,她還要逼著阿母幫自己出氣,她太不孝了。
崔太后讓宮女伺候兩人梳洗完畢,揮退宮女,自己半躺在床榻上,一手輕拍女兒的背,“寶兒,阿母這次可以幫著你罰樂平,可元妃她究竟是太子生母,若是事情做絕了,等我走後,吃虧的還是你啊。”崔太后一片慈母心腸全為女兒考慮了,兒子是什麼性情她是知道的,她將來走後兒子不會對女兒太無情,可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阿母是我太任性了,你不要為了我費心了——”常山難過的說。
崔太后看著女兒難過的神情,笑著搖頭,“你啊!想到哪裡去了!我只說不明著幫你懲她們,又不是真放過她們了!”崔太后淡淡道,“我的孫女豈是兩個妾妃輕易可以欺負的?她們既然情同姐妹,那就讓我看看她們能不能同富貴。”崔太后向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