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起義吸引全世界的關注
當時外國政府之對於中國革命黨,亦多刮目相看。一日予從南洋往日本,船泊吳淞,有法國武官布加卑者,奉其陸軍大臣之命來見,傳達彼政府有贊助中國革命事業之好意,叩予革命之勢力如何。予略告以實情。又叩以:“各省軍隊之聯絡如何?若已成熟,則吾國政府立可相助。”予答以未有把握。遂請彼派員相助,以辦調查聯絡之事。彼乃於駐紮天津之參謀部派定武官七人,歸予調遣。予命廖仲愷往天津設立機關,命黎仲實與某武官調查兩廣,命胡毅生與某武官調查川滇,命喬宜齋與某武官往南京、武漢。時南京、武昌兩處新軍皆大歡迎。在南京有趙伯先接洽,約同營長以上各官相見,秘密會議,策劃進行。而武昌則有劉家運接洽,約同同志之軍人在教會之日知會開會,到會者甚眾,聞新軍鎮統張彪亦改裝潛入。
開會時各人演說,大倡革命,而法國武官亦演說贊成,事遂不能秘密。而湖廣總督張之洞乃派洋關員某國人尾法武官之行蹤,途上與之訂交,亦偽為表同情於中國革命者也。法武官以彼亦西人,不之疑也,故內容多為彼探悉。張之洞遂奏報其事於清廷,其中所言革命黨之計劃,或確或否。清廷得報,乃大與法使交涉。法使本不知情也,乃請命法政府何以處分佈加卑等。政府飭彼勿問,清廷亦無如之何。未幾法國政府變更,而新內閣不贊成是舉,遂將布加卑等撤退回國。後劉家運等則以關於此事被逮而犧牲也。此革命運動之起國際交涉者也。
第6節。
在萍鄉、潮州的努力:1906—1907
同盟會成立未久,發刊《民報》鼓吹三民主義,遂使革命思潮瀰漫全國,自有雜誌以來可謂成功最著者。其時慕義之士,聞風興起,當仁不讓,獨樹一幟以建義者,踵相接也。其最著者,如徐錫麟①、熊成基②、秋瑾③等是也。丙午萍醴之役,則同盟會會員自動之義師也。當萍醴革命軍與清兵苦戰之時,東京之會員莫不激昂慷慨,怒髮衝冠,亟思飛渡內地,身臨前敵,與虜拼命,每日到機關部請命投軍者甚眾。稍有緩卻,則多痛哭流淚,以為求死所而不可得,苦莫甚焉。其雄心義憤,良足嘉尚。獨惜萍鄉一舉為會員之自動,本部於事前一無所知,故臨時無所備。然而會員之紛紛回國從軍者,已相望於道矣。尋而萍醴之師敗,而禹之謨、劉道一、甯調元、胡瑛等竟被清吏拿獲,或囚或殺者多人。此為革命同盟會會員第一次之流血也。
由此而後,則革命風潮之鼓盪全國者,更為從前所未有,而同盟會本部之在東,亦不能久為沉默矣。時清廷亦大起恐慌,屢向日本政府交涉,將予逐出日本境外。予乃離日本,而與漢民、精衛二人同行而之安南,設機關部於河內,以籌劃進行。旋發動潮州黃岡之師,不得利,此為予第三次之失敗也。繼又命鄧子瑜發難於惠州,亦不利,此為予第四次之失敗也。
廣東欽州、廉州起義:1907
時適欽、廉兩府有抗捐之事發生,清吏派郭人漳、趙伯先二人各帶新軍三四千人往平之。予乃命黃克強隨郭人漳營,命胡毅生隨趙伯先營,而遊說之以贊成革命。二人皆首肯,許以若有堂堂正正之革命軍起,彼等必反戈相應。於是一面派人往約欽廉各屬紳士鄉團為一致行動,一面派萱野長知帶款回日本購械,並在安南招集同志,並聘就法國退伍軍官多人,擬器械一到,則佔據防城至東興一帶沿海之地,為組織軍隊之用。東興與法屬之芒街,僅隔一河,有橋可達,交通甚為利便也。滿擬武器一到,則吾黨可成正式軍隊兩千餘人,然後集合欽州各鄉團勇六七千人,而後要約郭人漳、趙伯先二人所帶之新軍約六千餘人,便可成一聲勢甚大之軍隊。再加以訓練,當成精銳,則兩廣可收入掌握之中。而後出長江以合南京、武昌之新軍,則破竹之勢可成,而革命可收完全之效果矣。乃不期東京本部之黨員忽起風潮,而武器購買運輸之計劃為之破壞。至時防城已破,武器不來,予不特失信於接收軍火之同志,並失信於團紳矣。而攻防城之同志至時不見武器之來,乃轉而逼欽州,冀郭軍之響應。郭見我軍之薄弱,加以他軍為之制,故不敢來。我軍遂進圍靈山,冀趙軍之響應。趙見郭尚未來,彼亦不敢來。我軍以力薄難進,遂退入十萬大山。此為予第五次之失敗也。
在雲南的嘗試:1907—1908
欽廉計劃不成之後,予乃親率黃克強、胡漢民①並法國軍官與安南同志一百數十人,襲取鎮南關,佔領三要塞,收其降卒。擬由此集合十萬大山之眾,而會攻龍州。不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