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乓顏鴝��潁���詬錈��筆剖狄災�斐梢印4宋�岬車謔�沃�О芤病�
第8節。
武漢的情形:1911
先是陳英士①、宋鈍初、譚石屏、居覺生等既受香港軍事機關之約束,謀為廣州應援;廣州既一敗再敗,乃轉謀武漢。武漢新軍自予派法國武官聯絡之後,革命思想日日進步,早已成熟。無如清吏防範亦日以加嚴。而端方調兵入川,湖廣總督瑞澂則以最富於革命思想之一部分交端方調遣。所以然者,蓋欲弭患於未然也。然自廣州一役之後,各省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而清吏皆盡入恐慌之地,而尤以武昌為甚。故瑞澂先與某國領事相約,請彼調兵船入武漢,倘有革命黨起事,則開炮轟擊。時已一日數驚,而孫武、劉公等積極進行,而軍中亦躍躍欲動。忽而機關破壞,拿獲三十餘人。時胡瑛尚在武昌獄中,聞耗,即設法止陳英士等勿來。而炮兵與工程等營兵士已多投入革命黨者,聞彼等名冊已被搜獲,明日則必拿人等語。於是迫不及待,為自存計,熊秉坤首先開槍發難,而蔡濟民等率眾進攻,開炮轟擊督署。瑞澂聞炮,立逃漢口,請某領事如約開炮攻擊。以庚子條約,一國不能自由行動,乃開領事團會議。初意欲得多數表決,即行開炮攻擊以平之。各國領事對於此事皆無成見,惟法國領事羅氏乃予舊交,深悉革命內容;時武昌之起事第一日則揭櫫吾名,稱予命令而發難者。法領事於會議席上乃力言孫逸仙派之革命黨,乃以改良政治為目的,決非無意識之暴舉,不能以義和拳一例看待而加干涉也。時領袖領事為俄國,俄領事與法領事同取一致之態度,於是各國多贊成之,乃決定不加干涉,而並出宣佈中立之佈告。瑞澂見某領事失約,無所倚恃,乃逃上海。總督一逃,而張彪亦走,清朝方面已失其統馭之權,秩序大亂矣。然革命黨方面,孫武以造炸藥誤傷未愈,劉公謙讓未遑,上海人員又不能至;於是同盟會會員蔡濟民、張振武等,乃迫黎元洪出而擔任湖北都督,然後秩序漸復。厥後黃克強等乃到。此時湘鄂之見已萌,而號令已不能統一矣。3米3花3書3庫3 ;www。7mihua。com
武昌起義的成功是幸運的
按武昌之成功,乃成於意外,其主因則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則張彪斷不走,而彼之統馭必不失,秩序必不亂也。以當時武昌之新軍,其贊成革命者之大部分已由端方調往四川,其尚留武昌者只炮兵及工程營之小部分耳,其他留武昌之新軍尚屬毫無成見者也。乃此小部分以機關破壞而自危,決冒險以圖功,成敗在所不計,初不意一擊而中也。此殆天心助漢而亡胡者歟!
武昌既稍能久支,則所欲救武漢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漢之一著,而在各省之響應也。吾黨之士皆能見及此,故不約而同,各自為戰,不數月而十五省皆光復矣。時響應之最有力而影響於全國最大者,厥為上海。陳英士在此積極進行,故漢口一失,英士則能取上海以抵之,由上海乃能窺取南京。後漢陽一失,吾黨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之大局因以益振。則上海英士一木之支者,較他著尤多也。
武昌起義之次夕,予適行抵美國哥羅拉多省之典華城①。十餘日前,在途中已接到黃克強在香港發來一電,因行李先運送至此地,而密電碼則置於其中,故途上無由譯之。是夕抵埠,乃由行李檢出密碼,而譯克強之電。其文曰:“居正從武昌到港,報告新軍必動,請速匯款應急”等語。時予在典華,思無法可得款,隨欲擬電覆之,令勿動。惟時已入夜,予終日在車中體倦神疲,思慮紛亂,乃止。欲於明朝睡醒精神清爽時,再詳思審度而後復之。乃一睡至翌日午前十一時,起後覺飢,先至飯堂用膳,道經迴廊報館,便購一報攜入飯堂閱看。坐下一展報紙,則見電報一段曰:“武昌為革命黨佔領。”如是我心中躊躇未決之覆電,已為之冰釋矣。乃擬電致克強,申說覆電延遲之由,及予以後之行蹤。遂起程赴美東。
第9節。
民國外交之始:1911
時予本可由太平洋潛回,則二十餘日可到上海,親與革命之戰,以快生平。乃以此時吾當盡力於革命事業者,不在疆場之上,而在樽俎之間,所得效力為更大也。故決意先從外交方面致力,俟此問題解決而後回國。按當時各國情形,美國政府對於中國則取門戶開放、機會均等、領土保全,而對於革命則尚無成見,而美國輿論則大表同情於我。法國則政府、民間之對於革命皆有好意。英國則民間多表同情,而政府之對中國政策,則惟日本之馬首是瞻。德、俄兩國當時之趨勢,則多傾向於清政府;而吾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