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目錄
序言
朱元璋與農民
朱棣與北京
從剃頭匠升官談起
君子與小人
兩個孝子,一場悲劇
只有疏狂一老身
大笑大笑還大笑
生不逢時王陽明
女人與政治
座主
大漢將軍
助情花
燈節
木主
麗江與木氏家族
張居正是權臣嗎
帝王師張居正
張居正的為官之道
txt小說上傳分享
序言
序言我曾寫過一本明史札記《讀了明朝不明白》,與著名明史專家王春瑜先生撰寫的《讀了明朝就明白》一起,於2006年交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印行。單看書名,會以為我故意和王先生抬槓,其實不然。我與王先生是忘年交,數年來向他請益頗多。兩個書名鬧彆扭,原出於我倆的一次笑談。明代乃集封建王朝之大成,讀其史籍,研判人事,常常會感到明白中有不明白之處,不明白時又會突然明白。明白與不明白,乃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自寫了這本札記之後,各路文友及讀者給予頗多鼓勵。承蒙《人民文學》與《美文》兩雜誌的執事者,不吝版面邀請我開專欄續寫明史札記。一年下來,又有了十幾萬字。感謝中華書局及劉樹林女士的鼓勵,又輯為一冊付梓。
我自寫作長篇歷史小說《張居正》以來,一直對明史抱有濃厚的興趣。我是一個喜歡旅遊的人。我曾對人講,我的旅遊分兩部分,一是在大地上旅遊,二是在歷史中旅遊。有的地方遊了一次就不想去,有的地方卻常去常新。明朝便是我歷史旅遊的目的地,只要有機會,我就會收拾思想的行囊,到明朝去看風景。
大凡稱得上風景區的地方,若非藏有奇山異水,肯定就有名勝古蹟。明朝這個風景區裡藏有什麼呢?它沒有漢朝的劍氣橫溢,也沒有唐朝的雍容大度,在它的英雄譜系裡,沒有荊軻、霍去病、岳飛這樣的錚錚鐵漢;在它的文苑林中,也沒有屈原、李白、蘇東坡這樣雄視千古的俊傑。簡單地說,明朝的土壤,產生不了一流的俠士與文人。也就是說,它的人文風景中沒有奇山異水。但我們仍可以說明朝的風景大有看頭,這乃是因為明朝的社會形態與政治形態,都是中國歷史中獨一無二的範本。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缺乏想象力的人,他的出身與經歷使他醉心於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他呆板與多疑的性格,使他注重倫理而厭惡卓爾不群的人。皇帝的好惡決定了帝國的發展方向。明朝的制度適宜於循規蹈矩的人。長此以往,廟堂中多保守卑瑣之士,民間多怯懦狷介之人。若遇上較強的皇帝,這樣的制度倒也可以保全帝國的安寧。遺憾的是,明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他們對自己的掌控能力缺乏自信,因此不得不借助於非正常的手段來管理朝廷,這樣就導致特務政治的橫行。
廟堂多奸佞,民間則多宵小之徒;君王好靈異,民間則多方士妖術;顯宦愛金錢,朝廷則多斂財賄賂之徒。明朝中葉之後的社會眾生相,實乃是光怪陸離、亂象叢生。
縱觀歷史,可以說,小人永遠是君子的剋星。小人在朝則必定賢人在野,若賢人在朝,則必遭群小暗算而死無葬身之地。徜徉於明朝,君子的悲劇比比皆是。就我看來,悲劇最盛者,莫過於方孝孺、于謙、楊漣、袁崇煥四人。張居正的悲劇雖然怵目驚心,但畢竟是禍發身後,他本人已無從知曉。這四個人不一樣,他們都是含冤而死,且都死得極為慘烈。我寫過的明朝人物,諸如楊慎、王陽明、李贄等等,凡為後世所推崇者,幾乎也全都是以悲劇收場。
如果某一朝代的精英人物,都只能在悲劇中讓後人懷想,則這個朝代滿布黑暗。它所有的人文風景,亦只能在血腥與殘暴中展現。
我喜歡到明朝去看風景,但我並不是欣賞這風景。每一朝的執政者,都在建造自己的人文風景,孰優孰劣,當世之人雖然語焉不詳,但後人評說便無顧忌了。毫無顧忌並不等於是不負責任地濫加批評,而是應該以一個歷史學者的清醒和人文精神建設者的責任,為我們當下國人文化復興的偉大理想,提供一面歷史的鏡子。
2007年11月7日
。 想看書來
皇帝為何像一名乞丐?(1)
洪武三年(1370)六月的某天晚上,南京城東面的皇城中,只見守城的錦衣衛校尉開啟中門,一群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