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部分(第2/4 頁)
”蔡邕雙眸微微一亮:“選賢用能,為官吏之用,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沒錯!”孫權點頭。(未完待續。。)
第七百三十六章 成都兵變 一
翌日。
王宮,御書房。
孫權神色有些凝重,盤坐書案側位之上,而站在他面前的是內閣首輔張昭,次輔朱治,蒯良,吏部尚書顧雍,教育司司長蔡邕。
“孤希望,今年能舉行第一屆的科舉。”
孫權一雙琥珀晶瑩的眼眸掃過幾人,沉聲的道:“所謂科舉,就是開科取士,在公平公正的情況之下,以出題大考為手段,選賢用能,為吳國朝堂輸送新的官吏苗子!”
“開科取士?”
張昭還在細看科舉的每一條詳細的策略,舉孝廉已經維持的幾百年的選吏制度,一朝被推翻,他也有些的沉默。
他抬頭,目光細細的看了看孫權剛毅的臉龐,這個年輕的君主還真的不能小看,一出接著一出,永遠都不知道他心中想的是什麼。
當年侍奉孫堅,他都沒有這麼累過。
“有問題嗎?”孫權看著張昭,內閣首輔,當年吳國天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某同意試一試!”
張昭沉吟半響,把科舉了一條條政策看的仔細無遺,才答應了下來。
要是幾年前,他一定反對,畢竟那個時候,讀書人加起來也沒有幾個,開科取士,有多少人來考試都不知道。
現在倒是可以一試,當今天下,吳國的書院鼎盛,不說江東書院,金陵書院,這兩座高等規模的學府,其他的,鹿門山書院,交州書院,遼東書院,皆然都是有人才輸送的學院。
再加上今年教育司推廣的書院政策。在每一個郡府都建立一座高等書院,把讀書人普及到百姓之中的去。
科舉,未必不是一個好的官吏選舉制度。
“大王,如此貿貿然的去改革官吏的推選制度,必然會推翻之前的舉孝廉制度,不少人大儒手中都握著孝廉名額。會不會……”
蒯良沒有說下去,但是那個意思在場所有人都明白。
權利二字,沒有多少人能逃得了,平時不在廟堂的那些讀書人儒者,手中唯一的權利就是握著可以舉孝廉的名額。
突然沒有了,自然會引發一些不滿。
讀書人不好惹,特別是讀書出名的人更不好惹,看看如今的孫權就知道了,他堂堂一個吳王。見到那些讀書成名的老不死,還要畢恭畢敬。
好像蔡邕鄭玄這等級別的大儒,隨便一個都能擰起他來打,打完左臉,他還要乖乖的把自己的右臉貼過去。
這些大儒,那一個不是門生遍佈天下的,他們要是徹底的鬧起來,可就比之前變法的風暴還要猛烈三分。
“這就要看蔡司長的能力了!”
孫權微微眯眼。目光看著自己的老岳父,笑眯眯的道。
御書房裡面的幾人聽此言。頓時一雙雙目光皆然看著蔡邕起來。
“微臣突然明白了,大王當初千辛萬苦以教育司的大計劃,誘引微臣從江東書院出來,原來就是為了今日這一出!”
蔡邕的面色不太好看,就差沒有吹鬍子瞪眼睛。
又被算計了!
以彼之道還於彼身,這一招。孫權用的純火爐青。
孫權親自改革科舉制度,那就是和一眾的大儒作對,和整個士林作對。
然而,蔡邕是大儒,而且還是吳國最頂級的大儒。要說門生天下,誰比得上他啊,如果有蔡邕親自改革的科舉制度,就算是在士林之中牽動狂風暴雨,那也只是讀書人之爭。
“有一步,看三步,不服也不行!”
張昭幾人心中有些感嘆,當初他們不明白一向比較孝順的孫權為什麼死皮賴臉的拉著年事已高蔡邕進入朝堂這渾水。
原來是為了這麼一天。
的確,有了蔡邕鼎力支援,就算讀書人有意見,那也只能和蔡邕辯論,和蔡邕這麼一個大儒辯論,不是找死的行為嗎。
“呵呵!”
孫權訕訕一笑:“正所謂能者多為,父親難道就不想看著科舉政策落實嗎?”
“微臣自然是想要看到科舉制度落實,開科取士,一視同仁,沒有寒門士族之分,乃是微臣心中少有的理想,但是大王利用微臣的這一筆賬,微臣心中可記住了!”
要不是這麼多大臣在,飽讀詩書,有些固執在禮儀上的蔡邕必須要給孫權這個君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