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小眼睛。腦袋小的人,大多給人以一種不夠聰明的感覺,而他自己似乎也心知肚明,“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麼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
明知自己的數學只有那半斤八兩,馬雲天生卻非常“阿Q”。18歲那年,他第一次參加高考,在報考志願表上填了讓自己無比自豪的四個大字:北京大學。
幾個月後,在父母的期望、老師的懷疑下,馬雲第一次走進了考場。結果,那一年他的數學考了1分。
這個成績,說是全國倒數第一未免太過武斷,至少在整個浙江省也是“榜下有名”的。
落榜後的馬雲,垂頭喪氣,他覺得自己根本不是上大學的料,也沒那個好命,便準備去做個臨時工以貼補家用。
在一位表弟的引領下,他先去西湖邊一家賓館應聘,想做個端盤子、洗碗的服務生。結果,陪他一塊去的表弟被順利錄用了,而他自己卻遭無情拒絕。被拒絕的理由很簡單:那位表弟長得又高又帥,而馬雲長得又矮、又瘦、又難看。馬雲無語,只能暗歎:長得不好,也是我的錯。極富意味的是,至今馬雲這位表弟還在一家飯店的洗衣班裡,做一名普通的洗衣工。於是,若干年後便有了那句膾炙人口的“馬氏語錄”:一個男人的才華往往與容貌成反比。
無奈之下,馬雲只好去尋找那些不要求長相好看只要求有力氣就行的活兒幹。透過父親的關係,他找到了《山海經》《東海》《江南》等雜誌社,為他們打零工。於是,在那炎炎烈日之下,在那狂風暴雨之中,杭州城裡又多一個18歲的瘦弱少年,肩上披著個比他身子短不了多少的大毛巾,一邊擦汗,一邊用力蹬著那笨重的三輪車,沿著那崎嶇不平的小路,緩緩而行……
而他每天出苦力的唯一報酬,就是賺取那微不足道的一塊錢工費。可以想象,對一個剛剛成年的男孩子而言,這條路如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一直走下去,他的未來在哪裡呢?他又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呢?也許如老舍筆下那個同樣頂著炎炎烈日、賣力拉著黃包車的“駱駝祥子”,也許是列賓筆下那些手裡拉著纖繩、嘴裡絕望般的唸叨著“路還長著呢”的伏爾加河縴夫們……
少年求學夢(4)
不過,上帝似乎並沒有對馬雲那麼刻薄、麻木,在最關鍵的人生旅程上,還是慷慨地為他點亮了一盞明燈。
有一天,在給一家文化單位運書時,他蹬著三輪車來到了數十里之外的金華。就是在金華火車站的候車大廳裡,他撿到一本讓自己從此之後愛不釋手的書——陝西作家路遙寫的《人生》。
《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很有才華的知識青年,他對理想有著執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往往在他向理想靠近一步的時候,定會有一種東西橫在他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華的機會,甚至又不得不面對重新跌落到原點的局面……
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是可以影響整整一代人的。正如路遙之後的《平凡的世界》影響了幾乎所有70年代生人一樣,《人生》也影響了許多出生60年代也包括馬雲在內的那一代。
閒暇時,馬雲隨手翻閱此書,被這部作品徹底感染了。不僅僅是其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主人公高加林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更是深深地打動了剛剛經歷一場人生“滑鐵盧”的少年馬雲。
漸漸地,馬雲明白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之路,不僅是漫長的,更是充滿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將經歷一番磨練。用孟子的話說,那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用一首多年以後馬雲經常唱的歌曲來表達,那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二十多年以後的今天,再回首,馬雲常常感慨: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
春風不解風情,吹動少年的心,讓昨日臉上的淚痕,隨記憶風乾了……
讀完這部作品,經歷一番靈魂深處“鬧革命”般的反思之後,少年馬雲開始下定決心:再戰高考!
於是,在他19歲那年,信心十足的馬雲終於再次走進高考的考場。那一次,他的數學考了19分。
拿到成績單以後,父母這回再也不對這個“不爭氣的孩子”抱任何希望了,他們無奈地搖搖頭,“沒治了,沒一點希望了”。這一回,父母都勸他,“你就徹底死了這條心,安安穩穩做個臨時工,學點手藝吧”。
然而,馬雲卻毫不甘心,連續兩次高考失利,反而讓他越戰越勇。由於無法說服父母讓他繼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