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 商業興國的智者
姜子牙被封在齊國營丘,那裡本來多是鹽鹼地,人煙稀少,於是姜太公便鼓勵婦女致力於紡織刺繡,極力提倡工藝技巧,又讓人們把魚類、海鹽返運到其他地區去,結果別國的人和財物紛紛流歸於齊國,就像錢串那樣,絡繹不絕,就像車輻那樣,聚集於此。所以,齊國因能製造冠帶衣履供應天下所用,東海、泰山之間的諸侯們便都整理衣袖去朝拜齊國。
事實證明,姜子牙真的具有一種即使是現代人也極為缺乏的商業智慧,他將自己的這一智慧運用於治國之上,從而讓後人對他萌發了諸多的猜測。他當然不是主宰無尚法力的神仙,但是,他的確知道一些為歷史刻意所掩蓋了的思想與知識。
這樣的證據陸續在歷史上出現。
自姜子牙後,有管仲出。
。。
商業經濟的鼻祖管仲(1)
? 戰場上的逃兵
孔子說: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
這話的意思是:我們大家都要感謝管仲啊,如果不是他的話,現在我們大家還蹲在山洞裡躲避劍齒虎的捕獵呢。
三國時諸葛亮蹲在他隆中的書屋裡,自比於管仲、樂毅。意思是說;哪位有錢的大老闆快來聘用我啊,不然的話,你遲早會被搞到山野裡去退化成原始人。如果你不想成為原始人的話,就把你的錢分給我點吧。
總之一句話,管仲這個人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發展……甭管這個文明是農業文明還是商業文明,總之被他推得向前滾進了好大一截的距離。
那麼管仲這個人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呢?
這個人說起來有趣得緊,他原本是齊國的一介平民,不耕田不鋤地,天天和朋友鮑叔牙合夥做生意,他們兩個人的生意合作很有特點,本錢是由鮑叔牙出,賺了錢歸管仲,虧了就算鮑叔牙的。總之,這是我們大家最喜歡的一種合作模式,每個人都希望遇到自己的人生中的鮑叔牙,這種生意做得多開心啊。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卻總是碰到管仲,遇不到鮑叔牙,這真是沒辦法。
齊國與鄰國戰爭,管仲應徵入伍,他在戰場上的表現可圈可點,衝鋒的時候跑得比誰都慢,撤退的時候逃得比任何人都快。齊國人民對這種行為表示了極大的憤慨,但是鮑叔牙替他解釋說:管仲家裡還有八十歲的老母,所以動刀子玩槍的這種活,讓他湊個人數就算了,重在參與嗎!
總之一句話,你不能指望著管仲幹正事。
但是管仲很幸福的生活在一個拿戰爭不當回事的時代裡,那個時代的人比現代人的腦子更清醒,他們知道打仗殺人不是正常人應該乾的事情,鼓吹戰爭存心險惡打譜想把別人騙到戰場上去送死的〃透過戰爭減少人口〃的理論還沒什麼市場,更沒有大行其道。所以管仲非但沒有被送上軍事法庭處決,反而稀哩糊塗的成了王諸公子糾的幕僚。而鮑叔牙則跑到了與管仲相反的政治陣營中,替另一個王諸公子小白出謀劃策。
管仲和鮑叔牙兩個人是這麼分配的,管仲支援公子糾,鮑叔牙則支援公子小白,這樣的話不管將來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他們兩個中的哪一個繼承了王位,管仲和鮑叔牙都是贏家,這是最符合人性的也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沒什麼可以非議的。畢竟誰能夠繼承王位是王族之間的爭奪,關老百姓們什麼事?
但是這種正常的思維卻遭受到了王族的仇恨,於是一種否定人性與否定人的自由權力的〃道德規範〃就慢慢的被這幫壞蛋們搞了出來,這種道德的邏輯不是把人當做有選擇權力的人,而是將人視為權力與權貴的依附物,甚至是將人視之為狗……狗不嫌家貧,要求那些替王族的打工者們要〃忠君〃,光忠君不行,還不能活著……主辱臣死。其實這一道德的目的就是為了先消滅人的自由選擇權力再行消滅人的肉體,是一種背離人性的最為反動的社會規範,最離奇的是這一明顯是存心險惡的不良道德還得到一些平民的支援,這樣一來中國的社會規則就慢慢的扭曲了,最終人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少,直至被徹底壓縮到無有的程度。
? 管子的商業智慧
還是春秋時代的人們幸福啊,所以當齊國政亂,公子小白帶著鮑叔牙,公子糾帶著管仲,大傢伙都逃到別的國家去政治避難了。等到了齊國的政治恢復,王位空懸,於是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又忙不迭的往回跑,誰的腳快誰就能夠搶到王位,結果這兄弟倆在國境上相遇了,雙方打牛狂奔……後世經常有人弄混,以為他們是打馬狂奔,那時候的馬還不是主要勞動力,拉車這活都是牛來負責……當時管仲瞧著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