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傾聽孩子的心聲(2)
我們整天看到的是,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校長對學生的要求。但是,現在有誰來聽一聽,我們的學生有什麼要求呢?
德國教育學家卡爾·威特說:“我認為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為傾聽對孩子來說,是在表示尊敬,表達關心,也促使孩子去認識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對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他的認識又沒有受到輕視和奚落,他就變得毫不遲疑、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先是在家裡,然後是學校,將來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視和處理問題。”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我眼中的成功人士
女兒上小學六年級時,我就開始考慮孩子今後的升學問題。我知道,從山東省考清華北大是很難的,當時清華北大在山東省的招生指標一共就是95個人。山東考生多,錄取線又高,我的孩子即使在學校考第一,也很難說能考上清華北大。
我覺得,人生有許多東西,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職務再高,也不是終身的,遲早要退下來。一個人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你的孩子,因為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也是我們事業的延續。
人們總是談論成功人士,羨慕成功人士,可是我覺得很少有人認真想過什麼叫做成功人士?或者說,你怎麼定義成功人士?在我看來,成功人士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培養一個成功的孩子。外邊八面風光,孩子一塌糊塗,那叫成功人士嗎?誰願意去做這樣的成功人士?
我是全國優秀教師,我工作很投入,教學有成果。但我從心裡並不認同某些“模範”的做法。他們全身投入,事業輝煌,做報告最後往往要來一句:怎麼怎麼讓家庭和孩子做了犧牲。好像不弄個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就成不了“模範人物”。我認為,這樣的“模範人物”本身就沒有學習的必要。一個人為了幹事業連自己的孩子都不顧,本身就缺乏起碼的愛心,即使幹成什麼事情,也帶有一些功利色彩。
經過思考,和妻子商量後,我們做出了一個決定:到北京去。做出這個決定是困難的。我那年36歲,是山東最好的學校——青島二中的教導處主任。去北京,意味著要丟下多年的努力,丟下自己的前途,丟下青島這座美麗城市的一切……
可是,為了孩子,我願意從頭再來。但我從來不拿這跟女兒說事,有一次,女兒說:“爸爸,我要是考不上北大,你怎麼想?”
我說:“無所謂,你只要盡力就行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尋找談話時機
我和女兒談話,也不是固定約在哪一天。一般來說,我比較留心她的表情,哪一天她臉色不太好看,我就不打擾她了;哪一天她臉色比較陽光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是談話的好時機,就說些她感興趣的話題,很自然的就談起來了。
有一次,她數學沒有考好,臉色不好看。當天,我也沒有說什麼。第二天,我去新疆出差,就帶上了女兒那張數學卷子。空中飛行4個小時,我也琢磨了4個小時。我從她做錯題的結果,從後往前推,找出她到底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從新疆回來後,我一看女兒臉色好一些了,就問:“今天,你給我半個小時的時間行嗎?”
女兒說:“今天給你一個面子。不過,半個小時要完成任務。”
我就開始講她數學問題出在哪裡。她很驚訝,說:“你怎麼知道我這個地方不會?”我說我在去新疆四個小時的飛行途中,一直都在研究你的數學卷子。女兒挺感動。
半個小時到了,我說我不講了。她說不行,還要我繼續講。那我就繼續講,一下子就講了兩個小時。她說:“這個對我太重要了,我知道我下個主攻目標是什麼了。”
有時,女兒考試考得很差,我一般都裝不知道。她要是不想跟我談的話,我不會主動跟她談。為什麼?她知道自己考得不好,本來就對你躲躲閃閃的,你難道還要在後面窮追猛打?
一般來說,我會等一段時間,或等她考好的時候,再把她的問題點出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學會了尋找時機,尋找最佳的教育時機。
我建議家長,一週之內要跟孩子聊一次,但一定要找機會,怎麼找機會?如果這天看她心情愉快,就可以找找話題,讓孩子說說心裡話。如果這天看人家臉色不好,不理不睬的,就別找沒趣。談話機會你得觀察,得用心,不是說你想什麼時候教育,就什麼時候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