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郡官正上而坐滿身威儀,氣度不凡。仙子剛準備開口,但看四下口眾甚多,如有洩露,必不利於大計。遂起身而拜曰:“久聞徐太守賢名,今有相見果然是也。某有一文,是論朝政,願與大人相討共研,如若相允,請借裡面小閣而坐。不知太守何意?”徐庶答道:“久無人與我共對詩篇,願為相聚。”徐庶遂令左右不得而入,起身與仙子共入內閣。
待閣門緊閉,仙子又上聽之,以無他耳,遂跪地不起。徐庶急問其故,仙子答道:“今非有文章與太守共賞,只因外堂人丁繁雜,恐有傳言,故言與太守有文研賞。今吾來有一事,事關郡中百姓安危、漢家國土,請太守容我相告。”徐庶答曰:“儘管講來,我洗耳恭聽。”仙子說道:“我從北方遊學而來,途經貴地,今早過一茶樓,偶聽一人說起攻城之事,就往聽之。大驚,茶坐之人說是今晚要攻此郡,我再細聽之,發現茶坐之人是董卓部屬,今董卓死,匪黨仍未滅盡。我從路人聽得,他們聽聞董卓被王允、呂布正殺,以“為丞相復仇”為名興兵南下,已克郡縣數座。那茶坐中有一人似已反叛,他聲音粗重,請太守詳加盤問,必有所獲。”徐庶又問:“你從何判之?”“大人如有疑惑,可登高城遠望,或派近人去城外三十里相探,那四賊想必早已在那裡下寨。待天黑時分發起攻擊。望大人速加決斷,若晚,城中恐有血劫矣!”
正說話間徐庶家奴從其母處送禮歸來,徐庶細問曰:“為何歸遲?路上有麻煩啦?”。“大人從何得之,我正要問您呢,這城外哪裡來的如此多的兵馬啊。害的小的遲了些歸來,大人恕罪。”徐庶驚坐,仙子於身旁讓那人退去,對徐庶說道:“大人不必驚慌,此郡易守難攻,如早做防守,那賊人疲忙而來,必無心應戰,若我軍趁機攻之,那賊必敗。大人以為如何?”徐庶點頭許之,又讓仙子留在府中與他共議退敵事宜。
徐庶戰事暫不作提,且說張容因思念仙子,無心修煉,被師父責備一通,管了幾個月。一日師父下山換糧,幾日未回,張容見得,又孤獨一人,不覺苦悶。也無心煉功,四處遊走,不知不覺間來到了仙子房間前,遂推門而入。所見陳列,又憶起小時一起遊戲玩耍的情景。不禁感懷時事,淚水如雨而下。哭到傷心處,他腦海裡突然閃出一個想法:光在這裡哭有什麼用,何不下山去找仙子,此時師父又不在。再說我都在這個籠子裡關了十八年了,也該出去看看了。遂又扶去眼淚,收拾些行裝匆匆去了。
且說張容自小在道觀長大,雖十八歲,但看起來仍跟個孩子一樣。這走時連點乾糧都沒帶,他知得仙子向洛陽而行,遂亦奔洛陽。那南華老仙回觀之後,遍觀尋找不見張容,自然著急,且不說那張容是他獨子、平日裡雖有些嚴厲,這親兒子丟了,還是個不懂世事的孩子,他自是坐立不安。來到兒子房中一看,見房間有些亂,再到仙子房間,發現那些小玩意兒什麼的都被翻動過,遂明白了:這小子穩是找他仙子姐姐去了。就啥也沒多想向山下而奔。
再說仙子這邊,徐庶派出的親信探得:果是董賊下屬的四大將,帶十一萬大軍前來,誓破南郡。徐庶聽之說曰:“我南郡危矣,然我死不足惜,這郡中百姓可要遭血洗之災了,我無能呀!”“大仗夫身系天下,長吁短嘆安能破軍乎!”徐庶扭頭一看,原是身旁一將。遂問之:“你知大事否?我原以為賊人較少,以那學子的小計便可破之,哪裡料到竟有十一萬虎狼。你平日少言寡語,未有建樹。怎知目前狀況?”仙子在一旁說曰:“大人莫斷然定論,那位壯士在此大難之時能出此言語,可見非等閒之輩,先讓他試其一試,如若所果,再行處罰也不過遲。”
且說這一語驚人的將人生得虎背熊腰、圓目方臉,手持鋼刀,氣勢不凡。平日極少露面,又淡薄名利、忌於熱鬧,所以無人知悉。
欲知此將是誰,請見下回分解。
第八章 初出無名戰四賊
那說話之人姓典名韋,陳留人也。原在張邈部下為將,因與部屬不和,殺數十人,聞徐庶禮待賢士,遂逃難至此。徐庶問其曰:“將軍有何妙計?”“大人且聽我說來,那李、周、郭、樊四賊多有不和,各懷鬼胎,一路又燒殺淫掠,大人若告之於民,城中百姓必會全力相助,此為其一。其二為小施離間計令其四人不和,自相殘殺,待四賊睏乏,我軍速從背後而襲,必大獲全勝。不知大人何意?典韋說道。“此計上好,我立派將士依此而行。”徐庶答道。
徐庶先令屬下音大力足之人奔於街上,大呼道“北方董卓四遺賊欲洗劫南郡”由是郡中響應入軍者不計其數,間有富賈商人捐其錢糧。徐庶又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