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雖然如此,這道境降臨,也不是那麼好消受的。普通的入道弟子,尚且未能與天地溝通,哪能體會那玄之又玄的大道?不過是一瞬間的懵懂,就已經浪費了這天載難逢的機緣。從此之外,要想再窺到道境一角,就只能等到最後臨近大乘的合道了——如果他們有千萬分之一的機緣達到那個境界的話。
因此,能從此處得到好處的,除非是有高人指點的名門弟子——普通道士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秘密,自然也不能指點弟子注意——或者是天賦異稟的奇才。這其中,又只有那些真正的天才,才能在這一番機緣中,獲得將來修仙道路上的方向。
而程鈞的天資,就可以化為最後一類。
前世在偌大年紀才踏入仙途,若不是在入道境界當中偷得一絲天機,不等他後來獲得奇遇,就已經壽終正寢,化為白骨了。
之後,他進入合道期,又曾經體會過一次道境,能體會兩次道境的人,已經是天大的機緣,沒想到他還有機會體會第三次。
而這一次,他是有備而來。
作為一個亙古未有、重生而來的大修士,他如何能滿足只在道境中體會一次?他不需要道境給他指點方向,未來的方向他自己會把握,他要的是從道境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這個好處,就是利用道境降臨,天地靈氣有一瞬間凝聚,產生質變,有靈氣凝元氣,由元氣返造化,造化之氣附著道境,那一瞬間道境出現實質化的一剎那——
捉住它!
自從天地而立以來,大概從來沒有修士有這樣的狂想。就算有這樣的狂想,也從來沒有人有機會實踐,只有程鈞這個重生而來的另類,敢這麼想,他也敢這麼幹!
就在剛才,道境電光火石一般一閃而逝,被早就從混沌中脫離出來伺機而動的程鈞察覺到,奮力一縱,整個魂識沒入道境,以魂魄為網,將道層層纏住,拖入意識的深淵當中。
這方天地,就是道境。
這並不是道的本來面目,只是程鈞想要的面目。道本無形,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任何具象全憑主觀。這裡是程鈞的主場,他需要的道,是寬廣宏大,觀之不盡的道境,那麼就有了如今的道境。
他想要的道是世界,那麼道就是世界。
這大千世界,如畫卷一般緩緩展開,程鈞立在雲端之上,俯視著道境——這裡,他是主宰。
進入道境之後,程鈞進入了一種無我的狀態,心思從未有過的通達空靈,整個頭腦是空的,微風透體而過,整個人與道境混為一體。
這就是悟道的境界,即使他捕捉了道境,依舊不能全部掌握自我,心神不自覺的進入了該有的那種狀態。
這種狀態沒什麼不好,程鈞並不介意,他本身也沒想要和道境抗衡,他要的與其說是道境,不如說是這構成天地的一點造化之力。心思越是空明,獲得力量反而越純粹。
“天上地下,唯我之力,給我聚——”
不知從哪裡,或許從天上,或許從地底,或許從草木日月之中,無數無形無質,卻無法否認其存在的氣流瘋狂的捲起,從四面八方飛往程鈞所在的方向,開始如春風,後來如急雨,最後如狂風暴雪,巨浪漩渦一般,飛速的衝入程鈞的身體。
程鈞本來是沒有身體的,在空中漂浮著的,本來只是他一縷神魂,連陰神也算不上,本來空空蕩蕩,不染塵埃,但那股力量到了,卻如同入了無底洞一般,洶洶而入,再無遺漏。
程鈞淡淡微笑,在這裡的只是他一道分魂,他整個神魂都在四周圍包裹著道境,所有的力量都藉由分魂進入主魂,引入氣海。他能透過內視看見,那氣海之中,竟已經形成一座無盡的漩渦,將這邊輸入的元氣吸收的涓滴不入。
隨著元氣的積蓄,程鈞的修為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增長著。
第一重……第二重……第三重……
這般下去,這一番入道直接就能連上四五重,衝入入道中期的瓶頸吧……
驟然,程鈞神魂一顫,一縷分魂幾乎崩潰!
就在他修為堪堪到了第三重巔峰的門檻上,那天地元氣陡然轉向,往另一處奔騰而去,源源不斷的扎向另一個地方。
更令程鈞難以置信的是,那處不知何地的所在,吸收的竟不是已經濃稠到極致的天地元氣,而是更濃厚的造化之氣。
天地之間,最為膚淺輕薄的是靈氣,靈氣濃密集結而成的,稱為天地元氣,已經是天地靈氣的千百倍,而元氣濃厚到一定地步,引起質變,化為最精粹的由亙古遺留,天地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