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1/4 頁)
“大人,您就讓我們送您一程吧!”
“對呀,大人您為我們修路築渠、建學剿匪,做了那麼多的大好事,就讓我們送你一程,表表心意吧!”
“大人,這是我家的母雞新下的雞蛋,留著您和夫人還有小姐,公子們路上吃吧!”
“大人,這是我們剛做的炊餅,留給您路上做乾糧。這京城山高路遠的,難免有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時候!”
“大人,這是我們一起做的百福錦被,您就收下吧,圖個吉利,祝願大人、夫人,還有小姐公子們,福壽綿綿、康健平安!”
……
百姓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各自送上自己的臨別贈禮。
禮物都不貴重,但是那份赤誠的心意是無價的。
彭瑾見狀,也從馬車上下來,和劉識並肩而立,施禮鄭重地謝過了前來送別的百姓。
“各位的鄉親父老的好意我心領了。”劉識道,“只是旅途不便,這些東西還請大家收回去吧!鄉親們生活都不容易,不要破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大家過得好,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百姓們聽了劉識這話,更是不捨,很多人都忍不住哭了起來。
“大人,我們捨不得您走!”
人群中不知道是誰先喊出了這句話,接著便此起彼伏,四處都響起了挽留聲,百姓們的哭聲越來越大。
劉識也紅了眼眶,強自鎮定從容,勸慰大家道:“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大家就此別過。他日有緣,咱們定會再見的!”(未完待續。)
第417章 歸程
這話當然不過是說出來安慰人的,如無意外,劉識此生都不會再入西川府任職,至少不會再執掌紅河縣。
百姓們也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哭聲更大,牽衣遮道,一時之間,劉識的隊伍竟然無法前行一步。
劉識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便招了吳彬近前,低聲囑咐道:“你快些讓百姓們散去,這麼攔下去,也改變不了我將離任的事情。”
吳彬本來就感念劉識恩德,不捨他就此離去,此時又怎麼肯聽話!
紅著眼睛搖搖頭,吳彬抱著一絲僥倖勸說道:“法理不外乎人情。焉見得聖上不會同意我們在萬民書上的請求。大人,您就再多留幾日吧!”
說不定多留兩日,朝廷讓劉識留任的命令就下來了,劉識就不用走了。
劉識明白,就是萬民書上的懇求再赤誠強烈,太熙帝都不可能讓他留任紅河縣的。畢竟,觀音山剿匪一事他全程參與,其中很多的細節太熙帝還等他回京後好仔細詢問呢。
“聖上處事嚴明,你們就是再攔下去,就是有再多的人寫萬民書,我今番都是不可能留任的。”劉識沉聲道,“與其如此,倒不如事了拂衣去,各自兩相安。”
吳彬哪裡肯放劉識離去?自然不肯幫忙勸退百姓,讓出道路來。
劉識無法,只得找來了前來相送的安老大,讓他帶領著兄弟們勸說百姓們離去。
安老大一群粗人,哪裡會什麼勸降的技巧,不過是一邊苦口婆心地勸說,一邊使巧勁驅散圍觀攔道的百姓,勉強騰出一條道來罷了。
百姓們哪裡肯聽話離開?
有人甚至衝到近前,拉住劉石的車轅,堅決不放行。
就這麼拖拖拉拉的,一直到日上三竿,劉識等人都還困在原處,未曾前行一步。
最後實在是沒有辦法,劉識只能深深躬身拱手,沉聲道:“多謝諸位父老鄉親們的抬愛,此番任滿回京,是國法所定,勢在必行。至於能否留任,還要等待聖上的裁決。今日我若是不能回京述職,又如何能夠繼續留任呢!”
百姓們都忙胡亂地還禮,不敢承受劉識的作禮,又聽劉識這麼說,才不捨得放他離去。
饒是如此,百姓們依舊一路簇擁尾隨,一直將劉識送到了城外的十里長亭。
長亭處,早有梁山和身懷六甲的劉萱,牽著興哥兒來送別劉識等人。
見劉識車馬旁邊擁簇著浩浩蕩蕩的送行百姓,而且個個都面露不捨,梁山不禁感慨道:“曾聽聞古時有人做官,期滿離任之時,百姓牽衣攔車,留戀不捨,焚香於路,崇敬備至,以至於累日不能離境。當時總以為是誇張的說法,如今這情景卻出現在了眼前!即便是從此退隱,此事也足以成為一段美談,三哥也必將聞名政壇。”
劉萱聞言嗔怪道:“什麼叫‘從此退隱’?三哥的仕途才剛剛開始,這應該是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