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頁)
跟劉讓原本所想並不一樣。
“為什麼?”劉讓不解,脫口而出,“府裡的中饋不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嗎?”
“你笨呀!”李氏嫌棄地斜睨劉讓一眼,解釋道,“上次祖母派珍珠來催促我們的事,我們一直都沒有答覆。祖母雖然至今未曾再催,但是心裡只怕早就等得不耐煩了。咱們這回得了訊息,第一個去稟報祖母,只怕祖母十有**會誤以為咱們這是下定了決心,投靠她。
要是母親問起來,咱們只推說是祖母輩分最長,這麼大的事咱們不敢瞞著她老人家,才率先去稟報給她老人家知道的。諒母親也不會繼續追究。
咱們不明說,由著她們誤會,才好兩不相幫,兩不得罪。省得她們倆鬥來鬥去的,到頭來遭殃的卻都是咱們這些馬前卒!
另外,再派兩個小廝,分別去給父親和大哥傳話。這種大事,最終還是得你們男人拿主意。順便,也在父親面前表現你穩妥的一面的,省得父親老是說你性子跳脫油滑,比不得大哥三弟,難當大任!
至於你,到榮壽堂稟報完訊息之後,就趕緊回去,一是免得被有心人發現,拿來做文章;二是隨時掌握事情的動態,咱們才好想法子應對。”
劉讓平日裡偷懶慣了,自有他隱秘的門路出入伯府,她一點都不擔心會被人發現劉讓先回了榴照院,再去的榮壽堂。
至於榴照院知情的丫鬟婆子,她還能拿捏不住她們嗎!
李氏安排得妥妥當當。
劉讓大為信服,拉著李氏的手道:“走,那咱們這就去榮壽堂把事情稟報給祖母知道!”
李氏甩開劉讓的手,笑罵道:“你傻啊!我要是和你一起去,不是明擺著告訴祖母,你先把訊息遞迴榴照院,和我商量了,才去稟報的她老人家嘛!先不說祖母會不會對咱們的‘投誠’起疑,單是你有了媳婦忘了祖母,也夠咱們喝一壺的了!”
劉讓點點頭,誇讚道:“還是你想得周到!萬一惹了祖母起疑,可就得不償失了!”
卻並不覺得閔氏會為了他最先把訊息告訴了李氏而生氣。
閔氏又不是李氏,年紀小,耍小性子愛計較。
都好幾十歲的人了,半截身子都埋進了黃土裡,誰還會在意這些細枝末節的,吃乾醋呢!
李氏知道劉讓心裡對女人,尤其是婆媳之間微妙的關係看不明白,也不辯解詳說,只催促劉讓趕緊去榮壽堂傳遞訊息,她自己則派了兩個精明能幹的小廝,以劉讓的名義去給尚在衙門的劉克竟和劉誠父子傳遞訊息。
他們自然知道怎樣傳話才最合主子的心意。(未完待續。)
第111章 機會
安排好一切,李氏便安安穩穩地坐下來吃飯,絲毫都不擔心。
反正天塌下來有個子高的人頂著,二房既不承爵,也跟學子聚集貢院前請願的事毫無干係,劉讓還親自參與了驅散請願學子皇命,事後就算是受到牽連,所受的懲處也極為有限。
現在最應該擔心的,應該是大房和三房才對。
一個怕誠意伯府受到牽連,爵位不保;一個怕龍顏震怒,小命不保。
搬凳子看戲這種事,一向是李氏的最愛。
李氏舒舒服服地吃完午飯,自去躺著休息消食去了。
反正有訊息傳出來,她自然會知道的,又何必著急。
有這個工夫,還不如躺下來好好休養,或是逗弄會兒子。
榮壽堂裡,閔氏驚聞訊息之後,震怒之餘差點把桌子都掀翻了,拍案而起,怒斥道:“他竟然敢?!他心裡到底還有沒有這個家?!”
落榜丟人就算了,竟然還敢領頭去狀告當朝寵臣?!
誰不知道,滿朝文武,就只有趙銑能得太熙帝真正的倚重和信賴!
若非趙銑一味地謙虛退讓,說不定此時都做到內閣首輔的高位了!
這樣的人,是日益敗落的誠意伯府能夠招惹得起的?!
劉識這些年的書都白讀了!
怎麼就不長點腦子,學會趨利避害!
“孫兒已經派人去通知父親和大哥了,請他們趕緊回府商量,拿個主意。”劉讓一臉的擔憂焦急,卻努力保持著謙恭回道,“不管怎麼說,都不能把咱們整個誠意伯府搭上!”
“這是自然!”閔氏不吝誇讚,“你做的很好!將來這伯府中的事,少不得你得多費點心思!”
這是要重用提拔劉讓的意思了!
劉讓高興了極了,他雖然比劉識更得家人喜愛看護一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