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3/4 頁)
~大概是太困了,死路都堵塞了……
大家晚安~麼麼噠?(°?‵?′??)(未完待續。)
第383章 對策
彭瑾暗自嘆息一聲,本想說早開倉晚開倉都是要開的,何必要再多等這兩天,但是見劉識面上凝愁一直未散,她便吞下了想說的話,柔順地點頭應聲道:“好!”
然而,義倉的開啟非但沒有使得紅河縣境內因洪災引起的動盪平靜下來,反而因為災民們哄搶米糧而發生了嚴重的踩踏事件,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
雖然有衙役們維持秩序,但是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人性的惡劣被無限地放大,破壞力也驚人,張武他們哪怕使出了渾身解數,卻根本就攔不住。
劉識和張明華連夜商討對策,最後終於決定,開啟常平倉,但是卻不是發放糧食賑濟百姓,而是借貸,只是償還的方式要變一變——可以用做工抵償,也就是以工代賑。
坍塌的道路需要清理,沖毀的良田需要恢復,破敗的廢墟需要重建……到處都需要人手,與其直接發放糧食滋養人性的惡劣,引起鬨搶踩踏事件,還不如以工代賑,讓百姓們以自己勞動換取糧食,既能賑災,又能安穩人心,維護社會治安。
對百姓的救濟,並不僅僅是發放物資讓他們吃飽穿暖,而是要讓他們學會自力更生,不在這巨大的天災面前,為了生存而泯滅人性。
但是常平倉的開啟需要知府的印鑑,以王定國遲遲不發放賑災物資的行為可以預測,只怕這次請示也不會這麼順利地就被答覆同意。
“那州府那邊怎麼應對?”張明華憂心道,“這次的救災物資,州府中一概沒有發放,再這樣下去,採石而食還算是輕的,只怕百姓賣兒鬻女、父子相食的人間慘劇都會再現。”
“這有什麼可怕的?”劉識的笑容逐漸轉冷,道:“咱們手裡頭有聖上‘便宜從事’的聖旨在,何須向他請示!”
向王定國請示開啟常平倉,結果是明擺著的,這樣做不過是白白浪費時間,耽誤救災罷了。
“但是,下官擔心的就在這裡。”張明華凝眉道,“按理說,王定國那樣外強中乾的紙老虎,是斷然不敢在救災這等大事上自作主張、謀取私利的,但是他偏偏就這樣做了,只怕是上頭有人啊!”
而當今天子太熙帝為人剛毅果敢、賞罰分明,在這等形勢之下,估計沒有什麼人敢包庇王定國此等陷百姓於不顧的大罪。
所以,王定國之所以敢這麼做,只怕是從哪裡得到了訊息,窺測出了太熙帝的意思。
“西川府地處邊疆,偏僻窮困,歷來就很少受到皇恩眷顧。下官是怕,這件事只怕有聖上的默許在。”張明華低聲道。
太熙帝有意做一代繼往開來、創萬世太平的明君,而要做這樣的明君是要付出代價的,至少銀子就得流水似的往外花,不論是對外用兵還是交好,或者是在內推舉各種舉措,沒有銀子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大齊朝在太熙帝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是不假,但是在這前期花費巨大,國庫卻不怎麼充盈。
這種時候,對於西川府這樣偏僻的州府的幾個縣的災情,太熙帝自然是無暇顧及了。
劉識明白張明華的暗示,然而他想得卻遠不止這一些。
觀音山匪眾就藏身在紅河縣和上河縣交界的觀音山上,旁邊還有巫覲裝神弄鬼地蠱惑民心,太熙帝對這一切都心知肚明,可是卻在紅河縣發生這麼大的災情的情況下選擇視而不見,只怕其中有更大的深意——或許,是想要借百姓疲敝來使觀音山匪眾和小青潭巫覲無利可圖,自然乏困。
“我這就寫一封奏章,將此事的重要性說明,然後用八百里加急稟報給聖上。”劉識沉吟道,“聖上英明寬厚,自然會理解我們這樣的苦衷的!”
百姓都沒有了,還談何創萬世太平?百姓才是立國的根本!
紅河縣及周邊的縣邑成了死城,難不成觀音山匪眾和小青潭巫覲就會坐以待斃不成?萬一他們流竄到其他的地方,脫離了掌控,他和趙銑以前的工夫不都白費了!
這些事,劉識相信太熙帝只要一想,都會明白的!
張明華見劉識胸有成竹,略略放了心,點頭道:“這便好了。只是,等到明日借貸時,還是要讓人提前維持好持續,免得再發生類似今天這樣的踩踏事件。”
劉識點點頭,道:“這是自然。我一會兒就去找安大哥和張典吏他們安排部署。”
等到劉識等人計劃周全,東方已經露出了魚肚白。
幾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