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3/4 頁)
加心疼呢。
劉識看向彭瑾的眼神,便多了一分溫柔心疼。
彭瑾溫柔一笑回應,嘆息道:“初去在泉州時尚好,畢竟那是張先生首次正經踏入仕途,能得通判一職,對於辛苦以盼黃嫂子來說,已經足夠心懷欣慰。
不過,隨著和那些達官婦人接觸得多了,黃嫂子便覺得做知府的通判,遠不如做一個縣中的知縣快活,能夠當家作主,萬事不必仰仗他人。
所以黃嫂子便一直籌謀著搬出去住以自立門戶的事,只是張先生一直都沒有答應。
後來發生了睿哥兒錯認駒哥兒是湛兒和澈兒小廝的事情,黃嫂子動了怒,說服了張先生,一家人不是搬出了府衙後院,單獨去住了嘛!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575章 誤會
彭瑾嘆息一聲,低聲繼續說道:“等到了京城,張先生再次請求隨同你一起巡行大齊海境,黃嫂子心中便愈發地生氣了。
大約是覺得,通判還算是個不錯的官職,但是欽差隨扈難免就丟了身份。
所以你們出巡在外的這一年多以來,黃嫂子和我們甚少來往。偶爾在別家的宴會上碰見了,黃嫂子雖然也是言笑晏晏,但是總覺少了一分先前的真情實意。”
說完這些恩恩怨怨,彭瑾擔心劉識因此而對黃氏心生嫌隙,再影響了他和張明華的君子真誠相交,便婉言勸慰道:“其實這也不能怪黃嫂子,她一直在家盡心照顧兩個孩子,辛苦維持家中的生計,盼的就是張先生能夠有個好前程。
如今張先生有了做官的機會,卻因為報恩而總是做你的隨扈,錯過了許多提拔擢升的機會,黃嫂子難免覺得心中失望,一時想不開,這才連我們都怨恨上了。”
劉識聽彭瑾這樣說,微微一笑,嘆息道:“你該不會是以為我會因此而生氣吧?
我只是有些悵然,枉我自詡這些年來宦海沉浮,多少能領會一點別人的心思,卻原來還是遠遠不夠啊……
又有些愧疚,沒能為子亮兄設想,耽誤了他許多,更惹得他們夫婦如今生了矛盾……”
彭瑾聞言默了默。
其實這哪裡能怪得了劉識,原本劉識在從紅河縣回京述職之後,就和張明華深談過,讓他不必要想著報恩,只管趁著新科得中,形勢正好,謀一份好前程。
不過張明華為人至誠,講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所以這才一心要跟隨劉識到泉州任通判的。
不過眼見著劉識為此而愧疚,真心覺得他耽誤了張明華的前程,這些話彭瑾便不好意思說出口了,免得像是在破壞他和張明華之間的感情一般。
“等明日咱們去張宅送賀禮,再當面將這個誤會解開吧。”彭瑾勸慰道,“黃嫂子也是一時著急,才會生出這樣的心思來,如今張先生前程似錦,咱們再把話說開了,解開了彼此的心結,興許也就好了。”
劉識猶豫了片刻,最終嘆息一聲,道:“到時候再說吧。此次子亮兄獲蒙拔擢是件大喜事,若是因為我們此去說開而徒添不悅,就不好了。”
而且,他是個大男人,內宅婦人的這些小心思,他還真不好開口說什麼。
所以方才對著張明華,他也十分體貼得將一切都應承下來,免得對彭瑾說這些道歉的話,會讓張明華一個大男人覺得難堪。
彭瑾明白劉識的顧慮,點點頭,柔聲道:“我明白。明日,相機行事吧。”
若是黃氏因為張明華升遷的事而消解了心結自然最好,若是沒有,那她除了婉言幾句抱歉,也別無他法了。
夫妻二人相識一眼,無奈一笑。
第二天劉識起了個大早,先去吏部點了卯,處理完手頭的事務,就向長官告了假,回家接上彭瑾和孩子們,帶上提前準備好的賀禮,坐上馬車,一路朝張宅奔去。
路上暖暖和劉湛劉澈三姐弟嘰嘰喳喳地議論著這件大喜事,不時地爆發出歡快的笑聲來。
劉識和彭瑾受到感染,心頭的鬱郁漸漸消散了大半,嘴角的微笑便自然真誠了許多。
到了張宅門口,張明華正好剛出門送走前來恭賀的好友同僚,見劉識一家過來,立刻微笑著迎上去。
“恭喜恭喜!”劉識一家五口歡笑著上前恭賀。
張明華便忙拱手道:“多謝多謝!要沒有大人,也沒有我的今日。”
言語間一片赤誠,神情亦是誠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