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炸機28架次,殲擊機46架次,連續轟炸大陳港內的艦艇目標。由於兵力集中,又吸收了上次轟炸大陳的經驗教訓,這次轟炸共擊毀、擊傷包括“太平號”在內的5艘敵艦。當晚,我海軍又在大陳通往南麂山的航道上擊沉敵“洞庭”號軍艦。至此,我已完全控制了整個浙東戰區的制空權與制海權,並且具有絕對優勢。
根據氣象條件和部隊老兵即將退伍等情況,前線指揮部決定1月18日攻取一江山。前線指揮部將計劃報告了軍區黨委,並同時報告了中央軍委。石一宸說:“為便於指揮,前線指揮部由寧波向前線指揮所轉移,並派我由寧波趕回南京軍區司令部作戰室,負責轉報前線的作戰情況和傳達軍委領導的指示。我記得1月17日上午10時,總參謀部的作戰部傳達總部領導的指示。大意是:18日攻擊一江山為時過早,還需要繼續準備,在氣象良好的情況下,確有把握再組織實施。望前線指揮部考慮是否推遲?甚至推遲2、3個月亦可。”
“這時,張愛萍總指揮正經由臨海向頭門山指揮所轉移,我立即電話跟蹤到臨海,將總參謀部的指示作了傳達。張愛萍總指揮經過慎重考慮後,立即向陳賡總參謀長報告了戰役的準備情況和他個人的意見。”石一宸說,“記得大意是說:氣象預報18日全天氣象良好,各項準備工作均已完成,大陳港確無美艦,現在各部戰位均已展開,建議仍按原計劃執行。總參首長報告了彭總,彭總立即報告了毛主席、劉少奇同志和周恩來總理。中央授權彭總作決定並全權處理。彭總馬上批准了張愛萍總指揮的建議。我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報告了張總指揮。”當時,許世友副司令員正在作戰室,他聽說軍委已批准了,大聲說:“堅決支援張參謀長的意見,不要再幹擾張參謀長的行動。”他的話很簡單,但很有力,表達了他的態度。
強攻一江山註定是一場硬仗,而且是一場十分複雜的政治鬥爭。一江山是一個不到2平方公里的荒島,它是大陳島的外圍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蔣軍的“國防部長”俞大維曾說:“一江山是大陳的門戶,一江山不保,大陳難守,大陳不保,臺灣垂危……。”蔣經國也說:“一江山是反攻大陸的大門,我們不但要守住這扇大門,還要從這扇大門裡進去,反攻大陸。”足見蔣幫對防守一江山島的重視。美蔣還把一江山視為“保衛自由世界”的前哨據點。因而蔣幫煞費苦心地加強了一江山的防衛,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配備了50多門火炮和大量的輕武器,在灘頭水際上設定了很多障礙物和爆炸物,加之島岸陡峭,難以靠船攀登,易守不易攻。蔣軍狂妄地說:“一江山是生物飛不過的鋼鐵堡壘”,是“擊不沉的美國戰艦”。我軍要進攻這種堅固設防的島嶼,必須組織強大的兵力,充分發揮陸、海、空三軍的整體威力才能取勝。
三軍聯合進行登陸作戰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課題。部隊在戰前提出了許多問題。比如海軍航空兵和空軍統一指揮,對登陸艦隊如何組織護航;如何以火力支援登陸作戰;如何奪取與保持制空權和制海權;陸軍如何擔負登陸隊和陸上戰鬥隊的雙重任務;野戰炮裝到漁輪上,有的裝到木船上,如何解決射擊精度和各個時節的射擊指揮問題。
三軍協同作戰的疑慮也很多。如陸軍顧慮海軍能不能按時把他們運到登陸地點上,同時也擔心空軍誤炸自己的先頭部隊;海軍怕空軍掌握不了制空權;而空軍則擔心支援的炮兵誤傷我低空俯衝的飛機。
這些問題都必須事先在戰前解決好,否則難以完成任務,甚至還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問題。聯合指揮部和參戰部隊的指揮員,從我們的實際情況出發,廣泛地開展軍事民主,發動部隊提出問題,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後再指導部隊帶著問題練兵。如果練兵中出現了新的問題,我們再研究,再練習。經過反覆演練,終於把部隊反映出來的問題一一解決。實踐經驗證明,這些辦法都是可行的,而且在隨後的戰鬥中發揮了很好的效果。
這次登陸作戰,我動用了陸軍4個步兵營,組成為登陸隊;組織了各種火炮283門,支援步兵登陸;還有各種艦艇船隻186艘,各種作戰飛機184架,以保證制空權和制海權牢牢掌握在我軍手上。
我登陸部隊5倍於敵,我們的海、空軍處於絕對優勢。攻打一江山島充分體現了“牛刀子殺雞”的精神。總指揮張愛萍將軍風趣地對前來採訪的戰地新聞記者說:“再等一會兒,就是海里的龍王,今天也不得安寧了。”
石一宸當時寫了陣中日記,上面是這樣記載的:
18日:
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