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3/4 頁)
六年間上海辦理各種選舉,他頗感欣慰,不勝懷念的說:
「上海市選舉風氣非常之好,它不像若干選區的烏煙瘴氣,亂七八糟,競選的人要花很多的錢,在上海不論是競選監察委員、立法委員或國大代表,當選人旣不需大講其客,也不必花什麼錢,充其量不過拜拜客,向社會各方面表示表示,某某人要出來競選什麼公職。投票的時候,選民自會各本交情良心,言話一句說投給誰便投給誰,所以上海從未發生任何選舉糾紛。」
照這麼說,在上海從事競選不是太容易了嗎?事實上則並不盡然,因為,吳開先又說:
「祇要有人出來競選,他就先向各方面表示一下,各方面決定對他支援與否,這就等於是初核了。夠資格、夠條件的競選者,用不著花錢,一定可以當選。資格、條件不夠,初核通不過,那麼,卽使再多化錢,也沒有用。」
那麼,負責初核,決定何人當選又是那些方面呢?吳開先又說:
「黨、政、和社會領袖,由這三方面以協商方式決定的人選,可以說任何人都服貼,通得過一切考驗,而為其它力量所無法反抗者。」
所謂黨、政和社會領袖,又指的是那些人呢?國民黨上海特別市執行委員會,雖說以吳紹澍為主任委員,但自戴笠查辦吳紹澍貪汙侵佔案件以後,固然由於戴笠墜機逝世,讓他僥倖的逃過鬼門關,吳紹澍免去了上海市副市長,和社會局局長這兩席重要的位置,他仍努力保有黨、團兩項要職,但是他已漸漸的在步向日暮途窮,黯然失勢,他辦事未必辦得通,說話根本說不響,祇要他有所舉動,往往立刻會受到強大有力的壓抑,和齊同步驟的抵制。這當然是由於吳紹澍多行不義,以及他往先氣焰熏天,不可一世所導致的不滿情緒而引起,但是另一方面,吳紹澍不顧輿情,凡事愛走偏鋒,標新立異,他所提出的主張,多半不能為大眾所接受,也是他自取其辱的重要因素之一。吳開先曾經舉出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他說:自從吳紹澍反對杜月笙不成,他當然曉得自己已經開罪在長江流域,擁有絕大潛勢力的清幫,於是他便想竭力拉攏洪門人物,尤恩扶掖洪門的力量,謀與清幫對抗。監察委員競選時期,吳紹澍卽曾為此慘遭一次失敗,等於是自討沒趣。
按照監察委員選舉法的規定,上海特別市應該選出兩名監察委員,監委選舉,系由各省市參議會投票產生。當時,上海市「各方面」協調意見的結果,一致矚意楊虎和陶百川。
楊虎和上海淵源甚深,民國二年二次革命,黃浦江中的肇和兵艦之役,楊嘯天干得驚天動地,轟轟烈烈,他的大名在上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民國十六年和二十六年,他又曾兩度出任淞滬警備司令,楊虎跟黃老闆、杜月笙、張嘯林、上海三大亨,都是拜把兄弟,義結金蘭。抗戰以後,他是中央監察委員,又是勢力龐大的中華海員總工會主席,在當時他出馬競選監委,確實是任何人都沒有話說。
另一位有意逐鹿者則為今有「大炮」監委之稱的陶百川,陶是紹興人,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生,民國十六年北伐之役,他曾隨國民革命軍到上海,在國民黨上海市黨部擔任要職,又當過淞滬警備司令部軍法處長。二十年「一二八事變」,滬戰初起,杜月笙等倡組上海市抗日後援會,後來更改為永久性組織,極有力量的「上海市地方協會」,陶百川卽曾與史量才、杜月笙等合作,擔任兩屆秘書長,再加上抗戰八年期間,他膺選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卽有敢言之稱。其後又曾一度出任中央日報社社長,因此,他耍競選監察委員,資望、條件都相當的夠,而為「各方面」所樂予一致支援。吳紹澍杯葛陶百川
當楊虎、陶百川決定出馬,上海區監委選舉可謂大勢已定,幾已無人對於楊、陶之當選,發生疑問。唯有吳紹澍,他偏偏獨樹一幟,揚言要運用黨團的力量,擁出一位與洪門有關的姜某,出而競選。他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打擊陶百川,同時也是分化、破壞市參議會中的杜系人物,使他們在黨團與老夫子之間,難作抉擇。另一方面,自然也是旨在培植洪門聲勢,而向洪門人物送秋波。
杜月笙得到訊息,他毫不遲疑,立刻挺身而出,分頭通知市參議員中和他有關係的人物,請大家一致支援陶百川,所有選票,不得分散,祇投楊虎和陶百川兩人。杜月笙的通知,說一不二,澈底有效,使吳紹澍用盡氣力,替姜某助選拉票,其結果仍歸失敗。
陶百川之當選監察委員,除了杜月笙一系人物全力支援以外,他自己因為是上海市黨部的老人,在上海市黨部中友好甚多,因此,有許多不屬於杜系的市參議員,也基於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