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2/4 頁)
」
「好極,」杜月笙欣然答覆,又問:「寶暄兄你有什麼事情要我幫忙?」
於是,汪寶暄把他籌組江蘇文化事業公司的構想、計劃和進行步驟,向杜月笙詳細的說了一遍。杜月笙擬神傾聽,聽後毫無難色的說:
「這是江蘇省的事體,我當然樂予支援。」
「謝謝。」
「寶暄兄,」杜月笙再問:「你不妨當面告訴我,你要我出多少錢?」
躊躇了一下,汪寶暄說:
「公司的資本總額是二十億元,我到南京見過了果夫先生,承蒙果夫先生大力支援,他答應由中央補助我們兩億元……」
話未說了,杜月笙便打斷了汪寶暄的話,他十分豪爽的說:
「好,那麼我也出兩億。」
簡直不讓汪寶暄有開口的機會,杜月笙拿起桌上的電話,打給楊管北:
「汪寶暄先生興辦江蘇文化事業公司,我幫兩億的忙,銅鈿末算大達一億,大通一億。」
汪寶暄論杜月笙,推許他是「有史以來,厥為民間第一人」,「前所未見,後亦無有」。汪寶暄提起幾件為他所知的杜月笙軼事,他說在抗戰初起,日軍來勢洶洶,法國駐滬總領事怯於日軍兇焰,曾有放棄租界,撤走僑民,下旗返國之議。事為杜月笙所知,他立刻趨訪法國總領事,理直氣壯的說:
「你們要放棄法租界,很好。我請你們法國人撤退,但是我要你們把武器留下來,交給我,從此法租界歸我杜月笙把守。」
激將法,果然奏效,法國駐滬官員,從此不敢再提撤退的話。
抗戰時期,汪寶暄在第三戰區擔任戰地黨政委員會中將委員,這位出身復旦與巴黎大學,我國著名的市政專家,當年曾是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麾下的黨政經三大將之一,他在三戰區主持黨務,與負責政治的李壽雍,主管經濟的趙棣華,同為三戰區的重要核心人物。
和洪蘭友關係密切的汪寶暄,回憶勝利前夕,戴笠、梅樂斯、杜月笙聯袂自重慶輾轉抵達淳安,當「三人行」一入第三戰區轄境,沿途俱由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派人護送,尤其是在安徽廣德所謂陰陽地界,交換情報,策動偽軍,杜月笙實已發揮其個人的最大作用。
抑且,當勝利來臨,國軍尚未開抵京滬一帶杜月笙憑恃其個人的聲望,與乎所掌握的群眾力量,居然能夠穩定上海局面,阻遏日軍及共黨的陰謀破壞,使國軍得以順利接收黃浦灘。汪寶暄又說:在上海被日軍侵佔期間,從事地下工作制裁敵偽漢奸,一切冒險犯難的事都歸杜月笙手下辦,而把一筆筆的功勞賬記在吳紹澍的頭上,這等於說是杜月笙的支票簿交給吳紹澍,任由他開。杜月笙勝利還鄉,照說吳紹澍應該給他盛大熱烈的歡迎,然而吳紹澍竟恩將仇報,濫施打擊,汪寶暄認為吳紹澍太不應該,而杜月笙之受此冷落,徒為親者所痛而仇者所快,他被吳紹澍壓抑的那一段時期,是為杜月笙生平最苦悶的一個階段
銜頭開來共七十個
上海金融工商界一致擁護杜月笙,是因為杜月笙經過八年抗戰資本更雄厚了,條件更充份了,他交遊更廣,幹部更多,於是杜月笙比戰前更值得為工商界人所利用,所依靠,他們遇有困難,唯有杜月笙能給他們一力肩挑,環顧宇內,他們找不到如杜月笙這種十項全能,無所不屈的大保鑣。
當選中國第一任「全國棉紡織業公會」理事長,算是杜月笙一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優異表現,有此一幕,上海工商界人曉得杜月笙有意復出,於是勸進擁戴者流絡繹於途,杜月笙乃以「紹興師爺」駱清華為智囊,恆社一千子弟為中堅,展開了他凌厲無比的發展攻勢,對於上海官府以外的一應公私機構,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在短短的一兩年間,使他所擁有的煌煌頭銜,多到了令人歎為觀止的程度。
大略的為杜月笙分門別類,列舉他一生最盛時期的顯赫職銜一、公職
行憲國民大會代表(曾當選主席團)上海市參議員(當選第一任議長,旋卽辭讓)上海市商會常務監察(徐寄廎任會長,駱清華、王先青任常務理事。)中國紅十字總會副會長(自抗戰前擔任以迄當時)上海市地方協會會長上海南區救火聯合會理事長上海市工業會籌備主任上海慈善團體聯合會會長浦東同鄉會常務理事二、教育
正始中學創辦人中華職業教育社董事復旦大學校董上海法學院校董三、文化
申報董事長(由潘公展任社長)商報董事長(由駱清華任社長)
新聞報常務董事中央日報常務董事世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