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2/4 頁)
南洋華僑鉅子,當以胡文虎、陳嘉庚財勢絕倫,富可敵國,這兩位富豪都在南洋起家、致富、發財,擁有廣大的財產與事業,而且同樣的是雄心萬丈,壯志凌雲,想當南洋僑領第一人。兩雄不能相併,於是明爭暗鬪,歷有年所。國內人士,鹹以為他們二位在南洋異域,創業不易,自相火併的結果,唯有力量分散、對銷,對於華僑經濟,實具嚴重影響。
於是杜月笙見義勇為,邀了賑濟委員會委員長許世英,出面調停。起先,雙方都有點意氣用事,相持不下,後來,經過杜月笙苦口婆心,不折不撓,再三勸請他們不必兄弟鬩牆,以免鬧得兩敗俱傷,徒使親痛而仇快。漸漸的,胡文虎、陳嘉庚都為他一片誠心所感動,握手言歡,並肩合作。
由於這一次大力調停,使胡文虎深蒙其益,他也是個慷慨俠義,豪邁坦爽的人物,深感大恩不報,不得心安,但是他又不敢冒昧的對杜月笙有所贈與。因而有一段時期,他到處打聽,他能否做一件杜月笙樂予接受,而且大有助裨助的事情。
當時,恰值正始中學迅速擴充。善鍾路的校址不敷使用,而附近又沒有合適的房屋和地皮,杜月笙乃將正始的高中部,遷往靠近法租界的法華鎮上。就在法華鎮分校的緊鄰,有一座觀音寺,多出五十畝空地,杜月笙很想把它租下來,作為擴充校舍之用。
胡文虎得到訊息,大喜,他有的是錢,乾脆,替正始中學買下了這塊地皮,興建圖書館、實驗室、學生宿舍,然後杭不啷送給正始中學,算是他知恩圖報,在向杜月笙表示謝意。
要照杜月笙的老規矩,他為人斡旋調停,事成之後,決不收取禮物或贈與,但是胡文虎這筆重禮是為捐資興學,名義上並非送給杜月笙的,因此,他也只有很歡喜的破了一次例。──為了酬答胡文虎的盛情,他在正始中學為他塑了一座銅像
正始中學是杜月笙的終生事業之一,他為這間學校賠了無數的錢,盡了極大的力,但是,他也有值得安慰之處,在陳群殫智竭慮,鞠躬盡瘁的主持之下,正始中學一向是黃浦灘上著名的學府之一。這所學校前後辦了十八年,一直到抗戰勝利,大陸淪陷,方始被共產黨接收。正始中學為國家造就不少的人才,而且在上海私立中學中,素為出類拔萃的佼佼者,上海市舉行第一、第二兩屆會考,都是正始中學獲得第一名
郵基罷工中外轟動
民國二十一年初夏,五月間,由上海郵務工會首先發難,掀起了轟動中外的「護郵運動」,亦卽所謂的「郵基大罷工」。
幸虧有這一次郵政員工為了郵政制度和業務及其前途,慷慨激昂,據理力爭,最後被迫付之於全國罷工的手段,方使我國郵政始終保持其優良的傳統,穩健的作風,時至今日,仍為最健全的公用事業之一,和歐美先進國家比較,但有過之而無不及
自民國十八年,國民政府成立交通部,到二十一年為止,三年之間郵政局繳了八百四十二萬九的盈餘,還有一千二百萬的存款。
但是當汪兆銘在當行政院長,陳銘樞做交通部長,陳公博當實業部長的時期,交通部不顧郵政局的財務狀況,任意撥用郵政局的公帑,南京薩家灣造交通部大樓要了兩百萬,開辦滬蓉航空撥款一百萬,成立中國航空公司又支兩百萬,然後是歐亞航空公司開張又五十萬,……虛糜郵款的結果,竟使只賺不賠的郵政局,開始有了虧累。因此交通部根據郵政局二十一年度概算營業虧空九百餘萬元的事實,通令全國,郵資加價,上漲的幅度,從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三百。
於是輿論譁然,各界反對,指責的炮口,對準了郵政局方面。
這一個局面,使得郵政員工為之詳情洶湧,激烈抗議,為保持中華郵政的光榮傳統,並鞏固郵政基礎,實力強大的郵務工會,推派了四名代表,到南京去向政府各部院會請願。
他們上交通部去算賬,從民國十一年到二十一年十年之間郵政局自立更生,以郵養郵,由於全體員工的努力,郵政局在增設了一萬二千三百五十餘處分局分所,開闢了八十五萬二千六百里郵路以外,算下來還有二千三百二十萬六千元的盈餘,平均每年要賺二百三十二萬多,誰說郵政賠了錢?為什麼要利用郵政賠累的口實,遽爾提高郵資?
他們的要求很簡單:暫時維持原訂郵資,不要加價。
五月一日政府公佈郵資加價,四代表立卽上了南京,請願請到八日,毫無結果,尤其交通部次長陳季木態度倔傲,大打官腔,把四代表氣回了上海。上海郵務工會和職工會十分憤懣,因而採取行動,他們呈文交通部,發表告各界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