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 頁)
杜月笙報出了一場串名字,其中,就夾有著陸京士等人。
兩位把兄弟興高采烈,細細月旦人物,品胂土櫻�齠�艘恢矯�ィ�驕┦康群杖輝詘瘢�杉�餃慫��醞���頁氯翰⑽薨氳闥街浴�
謙恭下士結納長才
間接而有間接的,杜月笙運用關係,輕輕的將一句話吹進陸京士的耳朵:
「杜先生想見見京士兄。」
陸京士一愕,大為躊躇,他跟同志好友商量卻是眾口一詞的在慫恿他
「當然去,認識了杜月笙,對於我們的工作,方便的地方太多了。」
於是陸京士踏進了華格臬杜公館,杜月笙彷佛朵雲天降,倒屐相迎,當天他們便作了一席長談,陸京士簡直有點恍恍惚惚了。──眼面前的這一娓娓而談的中年人就是譭譽參半的上海聞人、大亨杜月笙嗎?他輕袍緩帶,舉止文雅,談吐清新脫俗,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國民黨剛帶來的新名詞,他也能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運用得像模象樣,他何有一絲半點江湖獷悍之氣?
在初相識者面前,杜月笙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他待人和悅可親,不忮不求,尤其是對待陸京士,這個他矚目多時,背景資料蒐集得相當充份的青年朋友,他並不炫奇逞能的當面表現他能瞭解多少,但是他說的是陸京士中聽的話,談的是陸京士有興趣的問題,因而在不知不覺間,使陸京士有一種獲得一位藹然長者、知心朋友的歡欣和喜悅
第一次長談僅祇是開端,當夜,便約好了次日見面的時間,接下來,杜月笙一星期要跟陸京士暢談兩三次,不曾約晤的日子,陸京士必定會接到杜月笙的電話,沒有事,僅祇熱烈而親切的說一聲:
「你好嗎?我就是打電話來問一聲的。」
杜月笙往後的謙恭下士,結納長才,以陸京士這一次為先例,漸漸的成為了典型。
如此這般,不久以後,陸京士便深深感到杜月笙和他見解相同,作風一致,相互滿意,彼此瞭解。一個人在事業上能夠遇見這麼樣投緣投機的藹然長者,大力人士,社會先進,還有不攜手合作,甘苦與共的嗎?所以,當杜月笙和陸京士感情突飛猛晉,這兩股力量,迅速的合流,在他們兩位的經營擘劃之下,不管是杜月笙,抑或陸京士,出面處理工潮,也就此呼彼應,互位奧援,越來越得心應手了。往後若干年中,杜月笙和上海市黨部對於領導工運的漸趨一元化,杜陸之結合,可謂為始作俑者。而自民國十七年以後,上海勞工界領導份子,工人領袖,不分華界租界,不論各行各業,莫不紛紛投入杜門,這一股巨大力量的形成合流,乃使杜月笙在黃浦灘上的潛勢力益為深厚。往後建立他龐大的金融工商事業,能夠得心應手,予取予求,其堅實基礎的奠立,也就開始在這時候。
從此以後,轟轟烈烈,而又漂漂亮亮的兩仗;其一,是十七年十月二日,上海郵務工會的大罷工。
由於遜清朝廷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我國郵政,始終為帝國主義者所把持,高階職員,唯有外籍人士可以擔任,他們的作風,一向是籠絡職員,壓抑郵工,只差一級的郵務員生在民國十七時,郵務員最低薪八十二元五角,最高薪四百五十元,郵務生最低薪三十五元最高薪一百五十元而職責相仿,工作相埒,入局保證金且同為法幣一千元,兩者之間的待遇,是嫌過於懸殊。
民國十七年十月的郵政大罷工,就是針對此一不平等的現象而發,由陸京士和張克昌等領導,九月十日,他們先發表「告全國郵務工友書」,提出十項要求,請郵局改善郵務工友待遇。
九月廿五日,上海郵局傳令自十月起實行郵政總局改訂薪率,對於郵務工會的要求,避而不答。工人認為不能滿意,十月二日發出罷工通告。從上海總局以至二十三個分局,二千幾百位郵政職工立卽遵行。
當天上午七時卅分,罷工委員會在總局露天廣場,召開臨時大會,將十項要求增列為十六條。不料就在開會的時候,郵務總辦劉書蕃通知巡捕房,派來了武裝西捕三十餘名,印度阿三四十有餘,以及華捕六十餘人;郵務長希爾恩,亦以電話報告市公安局,派到了三十多名武裝警察,兩百多名警探把守大門和通道,阻止郵務工人出入,工人不服,警探當場抓了二十多人去。
罷工諉員會推派代表,向劉書蕃抗議,劉書蕃的態度,相當強硬,他把抓人的責任,全部推到捕房頭上,工人們為之大譁,立刻全部撤出。上海郵政大罷工,幾乎使得全上海的郵務停擺,餘波盪漾,全國各地郵局都蒙受重大的影響。
這一大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