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4/4 頁)
事最怕的便是戰火蔓延,波及租界,同時也深遠的影響各國在華利益。由於本身的利害關係,列強中沒有一個願見日本併吞中國。所以,甘格林的發起迅卽獲得支援。二月一日傍晚,英國領事館又有盛會,吳鐵城,十九路軍七十八師師長區壽年,日本總領事村井倉松,海軍第一先遣艦隊司令官鹽澤少將,一體出席;英、美、法防軍司令,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總董列席參加。在這個中日代表面對面談的會議席上,最初擬議日軍回租界線內,我軍撤到維持日軍佔領地區的二千碼後,日本人先表示反對,接著又揚言電呈日本政府請示。但是,會議終於決定。自二月二日起,雙方互不攻擊,停火三天。
這三天之內,雙方只有小規模的接觸,吳淞炮臺和日本軍艦炮戰兩小時,有十二架日機轟炸南北炮臺。閘北虹口,風平浪靜,匕鬯不驚,也就在這休戰的三天,戰區百姓,得以搬遷一空,他們有的逃進租界,有的流浪異鄉。但是無論如何,有這三天從容撤退的機會,真不知道救了多少生靈。
停戰屆滿的前幾個鐘頭,日本皇軍又罔顧信用,提前開火,下午三點鐘向我閘北開炮飛機更在青雲路、寶興路、新疆路、寶通路等處投擲炸彈。雙方協議,乃由日軍片面撕毀,卽將赴援的一師陸軍,已奉日本內閣批准,正在登輪駛滬途中。中日大戰,至此面臨新的高潮。淞滬浩劫,又是難免。
不過,也就在這停火的三天之內,我國國軍精銳,第八十七師王敬久部,和第八十八師孫元良,亦已順利開抵戰場。此外國民政府更調集了兵精械足的稅警總團,和中央教導隊,擔任江灣、廟行、大場一線的防務。奠定了往後苦戰三十餘天,誓死不退,大舉殲滅日軍的光榮勝利基礎。日本人的援軍第九師團,混成第二十七旅團,則到二月七日方行開始投入戰場,自二月四日至二十四日,是為一二八之役第二階段,日方的司令官,也換了陸軍第九師團長植田謙吉中將。
二月二十四日以後,國軍屢挫敵鋒,日方迫不得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