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皇帝的讓步(第2/3 頁)
地說道:“情之一字,誰能說得清楚。或許你和明月真的是孽緣。”
太后忽然話鋒一轉,幽幽到:“哀家想,阿寶雖然行走不便,可他不能一直在
府裡當個廢人啊,當年他為了大魏徵戰沙場,九死一生,你便是不喜歡阿寶,也不能寒了天下將士的心啊。哀家的話,希望皇帝仔細想想……”
皇帝此刻的內心已經被內疚所包圍,太后的話並未引起他的反感,而是點了點頭:“母后教訓的是。兒臣想,不如讓謹王去大理寺,正好大理寺少卿一職還空著,先讓他暫代。”
“大理寺少卿是正四品,即便阿寶有軍功在身,恐怕也難以服眾。依哀家之見,不如讓阿寶給薛元弼做個副手,也不必給他官職,若是阿寶做得好了,皇帝再獎賞他也不遲。”
太后怎麼可能讓蕭夜珩去大理寺。
誰不知道大理寺是陳國公的一言堂!
阿寶即使當上大理寺少卿,可這明槍暗箭防不勝防,做得好了,是頂頭上司的功勞,做的不好,弄得灰頭土臉,朝臣要怎麼看他!
倒是薛元弼,朝中有名的老成持重之臣,更是難得的中立,阿寶跟著他,不僅能夠了解朝中的勢力分化,還不會被捲入其中,這才是最好的去處。
“母后,謹王是朕的兒子,受封一品王爵,讓他去給薛元弼做副手,薛元弼該如何自處?”
皇帝沒想到太后會有不同意見。
大理寺少卿是小九卿之一,位置舉足輕重,皇帝以為母后會欣然同意。
即便謹王只是暫代,但只要做得好了,難道自己還能把謹王給撤換嗎?
剛剛貴妃已經在朝著自己遞眼色
了,就是不想讓大理寺少卿的職位旁落,可母后寧肯讓謹王去給薛元弼“打雜”,皇帝也有些理不清太后的想法了。
“薛元弼身為朝廷肱骨,就是讓阿寶給他執弟子禮,也不算委屈了阿寶。”
太后撫了撫一旁的髮鬢:“哀家雖然疼愛阿寶,也知道溺子如殺子的道理,這六部堂官,哪個不是幾十年寒窗苦讀才能服朱紫,憑他們的學問,還教不得阿寶嗎?”
太后暗想,你蕭君澤不是慣會裝出禮賢下士的模樣來討好文臣嗎?
哀家日後便讓你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禮賢下士。
太后的城府心計是陳貴妃再學幾輩子都比不上的。
聽到太后如此貶損謹王,她雖然心中不解,也忍不住彎起嘴角。
陛下真是糊塗了,憑他蕭夜珩,憑什麼一入朝就是大理寺少卿,幸虧太后也知道自己的孫子難堪大任,替他拒絕了,否則,自己一定會授意哥哥,讓他給蕭夜珩好看!
陳貴妃立刻看向皇帝,希望他能點頭,可皇帝卻是一副思索的神情……
陛下在想什麼?陳貴妃的心中生出了一絲恐慌之感:難道……陛下想起了齊明月的好處,繼而對謹王移情?
是了,否則以陛下對蕭夜珩的厭惡,怎麼捨得給他大理寺少卿的官位呢!
陳貴妃心裡一陣難受,就像是喝了一壺幾十年的陳醋一樣,就連舌尖都酸澀無比。
陛下他還記得,他說過此生只愛自己一人嗎?
霎時間,
陳貴妃只覺得心如刀絞。
她賭氣地偏過頭,目光不再看向皇帝,而是望向斜靠在榻上的太后娘娘,紅唇一張,全是稱頌太后的好話:“太后娘娘英明。臣妾覺得您說得太對了。謹王前些年一直呆在邊關,對政事並不熟悉,讓他先跟薛大人學著,有了歷練,陛下再給他官職,這樣就不會眼高手低鬧笑話了。”
在太后眼裡,自己的孫兒千好百好,就沒有一處不好的。憑陳氏一個破落戶也敢說阿寶的不是!
太后似笑非笑地道:“你這些話倒是經驗之談。哀家記得,當年你剛一進宮,陛下就封你為貴妃,這德不配位,讓後宮看了不少笑話。”
太后看著陳貴妃倏然轉暗的臉色,淺淺彎起唇:“還記得宮宴上,你把宮女端來的漱口水當成茶水一口氣全喝了,內外命婦的眼睛都不知道往哪裡放了。”
太后笑看著陳貴妃的面龐一點點失去了血色,仍不覺得解氣。
她瞥了一眼旁邊的淮安大長公主:“你應當也沒忘吧?”
淮安大長公主現在還不好跟陳貴妃一派撕破臉,聞言,拍了拍自己的額頭:“我的記性可比皇嫂差多了,倒是真不記得了。”
“無妨,這後宮總有記性好的人。”
太后深深地看了陳貴妃一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