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頁)
,讓他去跟夫差求情。”
文種收拾了些財寶,二次下山,找到了伯嚭。禮物獻上,伯嚭非常高興。坐下來一聊,兩人都是郢都人,正宗老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就用楚國話交談起來。
“行了老鄉,這事情包在我身上了。”伯嚭應承下來,也不知道是看在財寶的分上,還是看在老鄉的面子上。
得了賄賂,伯嚭帶著文種去見吳王夫差。
“大王,還是讓越國人投降吧。你想想,要稱霸,就不要隨便滅別人的國家,當年齊桓公滅了誰了?再說了,越國人還有五千精兵,那要真拼起命來,說實話,咱們少說要搭進去一萬條人命,何必呢?”伯嚭早就想好了說辭,他知道夫差有稱霸的雄心,因此拿齊桓公出來說事。
“嗯,太宰說得有道理。”夫差點了點頭,可是沒等夫差再說下一句話,伍子胥又開口了。
“大王,不能答應他們。吳越兩國山水相連,夾在三江之中,低頭不見抬頭見。所以,吳越兩國必有一亡。我聽說‘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咱們能夠戰勝中原國家,但是沒法在那裡生活;而越國不一樣,他們也是山水國家,我們能佔他們的地,能撐他們的船,那為什麼不滅了他們呢?”伍子胥的話是真有道理,雖然說得有些急。
夫差瞪了伍子胥一眼,他很不喜歡這樣的感覺。原本,他還在權衡利弊,可是現在,他決定了,他決定不聽伍子胥的,要讓伍子胥看看誰才是老大。
“文種,回去告訴勾踐,我們接受你們投降。”夫差對文種說。
“大王……”伍子胥急了,喊出聲來。
“我已經決定了,不必再說了。”夫差冷冷地說。
文種跪地謝恩。
伍子胥站起身來,一甩袖子,轉身出去了。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左傳》)”伍子胥一邊走,一邊氣哼哼地說:“越國人用十年休養生機,再用十年練兵,二十年之後,吳國就會成為廢墟了。”
聲音很大,夫差聽得非常清楚,他的臉色變得非常難看,嘴嚅動了一下,最終沒有說出話來。
伯嚭搖了搖頭,心說:“子胥啊,還沒有接受教訓啊。”
——投降
越國投降,國家保住了。
但是,投降也沒有那麼簡單。夫差不是傻瓜,伯嚭也不是傻瓜。
作為投降的條件,勾踐夫婦必須前往吳國做吳王夫差的奴僕。
“那,那還不如跟吳國人拼了。”勾踐無法接受這樣的條件,自己堂堂國君,竟然要淪為奴僕,他對范蠡說:“範先生,你經常說士可殺而不可辱,我,我比士還高几級吧?”
范蠡笑了,這話他確實說過。
“大王,您不是士啊。一個士,死了也就死了。可是您不一樣,您是一國之主,整個國家要靠您,您不是自己的,您是這個國家的,所以,您要忍辱負重。”范蠡隨後又開始講故事,一通故事講完,又聽得勾踐雲裡霧裡。
不管怎樣,勾踐接受了投降的條件。
帶著越國的財寶和美女們,吳軍撤軍了。
勾踐得到了三個月的安排後事的時間,三個月後,將北上吳國,給吳王夫差當奴僕。
三個月很快過去,勾踐要北上為奴了。他也想過不去,可是那樣必然再次招來吳軍,到時候連投降的機會都不會有。所以,只能去。
“範先生,我去吳國了,太子還小,越國就拜託先生了。”勾踐囑託范蠡,讓他留在越國輔佐太子。
“大王,行軍打仗,出謀劃策,文種不如我;但是治理國家,親附百姓,我不如文種。我跟大王去吳國,讓文種輔佐太子吧。”范蠡說,他選擇去吳國作奴隸。
於是,勾踐夫婦帶著范蠡,乘船北上吳國了。
想到將要為奴,勾踐的心情十分糟糕,他獨坐船頭,一言不發。
突然,身邊傳來陣陣歌聲。這個時候,還有誰會唱歌?夫人。唱的什麼歌?悲歌。
歌詞是這樣的:
彼飛鳥兮鳶烏,已迴翔兮翕蘇。心在專兮素蝦,何居食兮江湖?徊復翔兮遊颺,去復返兮於乎!始事君兮去家,終我命兮君都。終來遇兮何幸,離我國兮去吳。妻衣褐兮為婢,夫去冕兮為奴。歲遙遙兮難極,冤悲痛兮心惻。腸千結兮服膺,於乎哀兮忘食。願我身兮如鳥,身翱翔兮矯翼。去我國兮心搖,情憤惋兮誰識?
不用翻譯,就能看出有多麼悲傷淒涼。
“別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