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大王,為了表達吳晉兩國之間的兄弟之情,我把兒子留下來為大王效力。”巫臣說。
“好,好,你放心,你兒子就是我兒子,我會好好待他。”吳王壽夢再一次感動了。
巫臣走了,因為夏姬還盼著他回去。時間長了,要是夏姬再跟別人跑了,那不是虧大了?巫狐庸留下來了,他成為吳國的外交官,專門負責與北方諸侯之間的聯絡。
巫臣走後,按照巫臣臨行前的建議,吳王壽夢出兵攻打楚國的附庸國巢國(在安徽境內巢湖一帶)。一來演練先進打法,二來配合中原諸侯的抗楚戰爭。巢國一開始並沒有把蠻夷小國吳國放在眼裡,看著吳國人駕車的技術都很二五眼,以為這就是一支烏合之眾。誰知道一旦交鋒,吳國士兵都是不要命的打法,巢國哪裡見過這樣的,紛紛慘敗,立即向楚國求救。
於是,子重子反急忙率軍來救巢國,等他們到了,吳國人已經撤了。屁股一歪,攻打楚國的另一個附庸國徐國(今徐州境內)去了,沒辦法,子重子產領兵馳援徐國去了。
等到楚軍到了徐國,吳國人又轉而攻擊楚國的州來(今安徽鳳台)了。於是子重和子反又去救州來,可是吳國人又撤了。
一年當中,吳國人七次入侵徐國巢國以及州來,子重子反也奔波了七次,真的是疲於奔命了。
現在,楚國人真的麻煩了。北面有強大而狡猾的晉國人,東面有蠻橫而不要命的吳國人。最糟糕的是,吳國人現在和晉國人勾結在了一起。
關於州來,順便說說。
州來原本是個小國,春秋時被楚國吞併。後來被吳國佔領,後來又被楚國奪回,後來又被吳國奪去。後來吳王夫差把蔡國遷到州來,因此州來改名為下蔡。再後來,吳國滅亡之後,州來又成了楚國的地盤。再後來,在秦的打擊下,楚國東遷,這裡又成了秦楚必爭之地。早晨,秦兵打過來了,百姓們便說自己是秦國的良民,把秦國的門牌翻過來,晚上楚軍攻過來了,百姓們便說自己是楚國的順民,把楚國的門牌翻過來,以此保護了自己的生命財產。這也是“朝秦暮楚”這個成語的來源之一。
第一六三章 吳國人的風格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這是毛澤東的戰術思想,但是,這不是他的發明,誰的發明?吳國人。
吳國人儘管不夠文明,但是他們很聰明。他們知道自己的實力不是楚國人的對手,但是,他們知道該怎樣對付楚國人。
再回想國共內戰時期毛澤東的戰術思想“各個擊破,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來自於先軫,我們現在可以知道,毛澤東的戰術思想都來源於春秋。
現在我們知道了,為什麼古人愛讀春秋。
——戰敗楚國
吳國人與魯國人的交往比較頻繁,一來吳王壽夢對魯國的印象非常好,二來兩國之間的距離比較近,三來,魯國不是強國,吳國在與他們交往中心理上不會有負擔。
吳王壽夢十六年(前570年),也就是晉悼公三年,這個時候晉國又開始強大起來,在中原與楚國爭奪霸主。楚國令尹子重決定要對吳國進行一次“外科手術式”的打擊,以便讓吳國停止侵擾,從而楚國可以集中精力對付晉國人。
春天,楚國人出兵了,子重親自掛帥,專門挑選了善於山地作戰的精兵。此前,吳楚雙方並沒有實質性的交手,而這一次,子重是下了決心要給吳國人一點顏色看看。
楚國大軍進入吳國境內,第一目標為鳩茲(今安徽蕪湖市東南)。楚國人的實力沒得說,一舉拿下鳩茲。隨後,楚軍進逼衡山(今安徽當塗縣橫山)。
吳軍主力並沒有出現,只有小股部隊在楚軍側翼騷擾。吳軍都是輕裝,再加上週圍地勢不是山地就是湖泊,吳國人來去如風。這麼說罷,就是抗楚游擊隊。而楚國人行動遲滯,感到非常費力。
“令尹,此地地形複雜,我們大軍行動不便,再加上雨季就要到來,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不如讓我率領小股精兵突入吳國腹地,掃平道路。”子重手下悍將鄧廖提了這麼個建議。
於是,子重給了鄧廖一百乘戰車、三千步卒,率先出發。子重率領大軍就駐紮在衡山之外,等待訊息。
三天之後,訊息來了。不是一個訊息,是一群訊息,因為殘兵敗將逃回來一群。原來,楚軍在山水之間盤旋前進,道路十分艱難,不是高低不平就是泥濘不堪,不說走路,就是推車都把大家搞得筋疲力盡。等到大家累得半死的時候,吳國人殺到了。本來吳國人就是以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