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死路兩條。
當一個人只有死路可走的時候,他會想什麼?拉一個墊背的。
“反正都要死,老子死,也要讓你死。”牛臣下定了決心。
第二天,吳軍準備攻城,卻看見巢城城門大開。
“狗日的,守不住了,要逃跑?快,攻進城門。”諸樊命令自己的御者向城門衝去,他一向就這樣,打仗都是衝在最前面。
諸樊的戰車衝了過去,身後是吳國的大部隊。
戰車衝進了城門,一根圓木橫躺在路中間,戰車不得不停了下來。諸樊在車上沒有動,他在等著後面的步兵上來搬走圓木。
就在這個時候,不遠處的矮牆悄悄地露出了一個人頭,然後是一把弓和一枝箭,箭瞄準了諸樊,然後有力地射了出來。
這麼近的距離,不用養由基,牛臣就夠了。
箭,從諸樊的脖子穿了過去。
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諸侯死在戰場了,現在,終於有了一個。
吳王諸樊就這樣倒下了。吳軍蜂擁而入,牛臣被砍成了肉醬。
諸樊死了,死在楚國人的箭下,更是死在晉國人的人忽悠之下。
第一六六章 崔家滅門案
諸樊就這麼死了。
好在,吳國人對於生死不是太在意。
“兄弟,大哥沒了,你來當國君。”餘祭把季札給找來了,二話不說,要讓他當吳王。
“二哥,大哥沒了,就該你了,輪不到我啊。”季札拒絕了。
“不行,爹的意思,就該讓你當。”
“不行,我不當。”
“你真不當?”
“我真不當。”
“你別後悔。”
“我不後悔。”
“好,你不當,我就當了。”
這就是兄弟兩個的對話,一點也不矯情。吳國人,直爽得厲害。
——齊國來客
吳王餘祭登基,立即加強了吳楚邊境的防守。
“當初我們趁他們喪期攻擊他們,如今他們一定也會趁我們喪期來攻擊我們。”餘祭斷言。
果然,第二年(前547年)夏天,楚軍聯合秦軍前來共打吳國,見吳軍早有防備,於是撤軍。
餘祭與諸樊不同,他對晉國人沒有一點好感,經常痛罵晉國人是大忽悠,自己的哥哥就是被晉國人忽悠死的。
“我們跟楚國有什麼仇恨?我們缺心眼啊?我們再也不跟文明國家打交道了。”餘祭決定不再跟晉國人來往,也不再攻打楚國,他要把眼光盯向南面的越國。
沒有了吳國這個替死鬼,似乎晉國和楚國之間也覺得沒什麼意思了。於是,第二年,晉楚實現和平(見第四部第15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
吳王餘祭三年(前545年),中原來人了。哪個國家的?
“不要跟我說是晉國的。”餘祭說,他討厭晉國人。
好在,不是晉國人。
“不要跟我說是楚國的。”餘祭又說,他憎恨楚國人。
好在,也不是楚國人。
“也不要跟我說是魯國人。”餘祭又說,他也不喜歡魯國人。
好在,也不是魯國人。
那麼是哪國人?齊國人。
餘祭喜歡齊國人,他覺得齊國跟吳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譬如都被晉國人忽悠得很慘。
那麼,齊國的什麼人呢?
慶封。
慶封來幹什麼?移民,不是一個人移民,而是全家移民。
慶封不是在齊國過得好好的?怎麼移民了?
看來,要說說齊國最近發生的事情了。
——崔家兄弟
自從崔杼娶了棠姜回家,又為了棠姜殺了齊莊公,立了齊景公之後,崔杼和慶封強強聯手,崔杼出任右相,慶封出任左相,崔慶兩家成了齊國最強大的勢力。(事見第四部第152章)
崔杼和慶封私下裡盟誓,要像從前國家和高家一樣,互相提攜互相幫助,永遠雄霸齊國政壇。
崔杼過得很幸福,因為棠姜讓他很滿足。棠姜也很爭氣,改嫁崔杼不到一年,就為崔家生了個兒子,名叫崔明。
崔杼的前妻為她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崔成,小的叫崔強,都已經成人。崔成的身體一向不太好,崔強也有些腦子不太好使,所以齊國人戲稱“崔成不成,崔強不強”。
相反,小兒子崔明看上去十分機靈,就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