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起宮燈。
那燈中的微弱光亮,便成了此刻天際間唯一的光亮。
昏黃微弱的光芒,將阿荇的臉襯得更是蒼白虛弱。
蘇珩耐下心來,輕聲勸慰阿荇:“阿荇,先跟我回宮去。”
“我失蹤了,若你是怕我阿爹阿孃擔憂,找了假阿荇來冒充我,寬他們的心,那我誠心誠意感激你。可是,現在我回來了,你們竟不讓我阿孃認我。皇太孫殿下,你究竟打地什麼主意?皇太孫殿下,求你看在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的交情,放過阿荇吧。”
“雨夜天寒,你的腿受不得寒,”蘇珩向阿荇伸出手去,“有什麼話,我們進了宮再說,嗯?”
“腿?”阿荇忽然笑了起來,她仰著頭,直笑得眼前一黑,跌坐下來,“真是……把自己弄得慘兮兮。往日是我過得糊塗,今後,再也不會了。”她忽然想到阿箐與城外蒙麵人的話,又想起從前聽到過的風言風語,瞬間醍醐灌頂。而後,她搖了搖頭,“皇太孫殿下,你要你的皇位,你便自去與你家二叔爭去,可你何苦拉我謝家下水,又何苦折磨我一個小姑娘?”
蘇珩面色一變:“你說什麼?”
阿荇不答,只笑地淒厲。
蘇珩還要問些什麼,卻發現阿荇精神不濟,像是即將支撐不住,便微眯了眼,下了狠心,一掌砍在阿荇後脖頸。
阿荇只覺得一痛,眼前一黑,晃了兩晃,便暈了過去。
作者有話要說:
☆、034 上元節·上
正月十五上元節。
每年元月的第十五日,是一元影始、大地回春之日。當天夜晚,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月圓象徵團圓,故而上元節自古以來便是闔家團圓的節日。
大晁建朝已逾五十餘年。
這五十年來,每年的上元節之夜,官府都會在京城燃放煙花。而大晁的百姓也會齊聚一堂,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其熱鬧程度絲毫不弱於除夕夜。
蘇珩在京城北郊有一座別莊,阿荇已經在此住了一月有餘。
阿荇的腿傷已經痊癒,身體也將養得越來越好,整日裡淨挑些有營養的東西來吃,直把自己養得白白胖胖,望上去極是討喜。
太和二十八年的除夕與上元,是阿荇在這個世界十六年以來,過得最為冷清的節日。
過了新年,阿荇便長了一歲,她已經是十六歲的小姑娘了。
阿荇百無聊賴地坐在桌前,懷中揣了熱乎乎的小手爐,一手托腮,一手拿著一把小金剪,挑著紅燭的燭芯。
一個人的上元夜,果然無聊得緊。
“吱呀”一聲門響,有人推開了門,瞬間一陣寒風伴著風雪呼嘯進門。接著,又是“吱呀”一聲,來人又將房門掩上,將漫天寒氣阻隔在外。
“你這屋子倒暖和的緊。”蘇珩的聲音在阿荇身後響起,“你籠了多少炭盆?你是想把自己烘成烤鴨嗎?”
“要你管,毒舌。”阿荇眨巴眨巴眼,換了一手托腮,繼續認真地挑著燭芯,也不回頭望他一眼,“皇太孫殿下萬福。”她不與他行禮,語氣也懶洋洋的,沒一點兒誠意。
蘇珩也不見怪,繞過阿荇,將身上披著的藏青色鑲貂毛的大氅脫了,隨手搭在屋內的屏風上,然後在阿荇對面坐了下來。
蘇珩身上穿著的藏青色的襖袍,襯得他修身玉立,意氣風發,怎樣看都是難得一見的玉面郎君。
他將手中提著的飯盒放在桌上。
從宮裡一路行至這城郊,屋外天氣極為寒冷,蘇珩渾身都散發著寒氣。
阿荇看了看那飯盒,咂了咂嘴,又看了看蘇珩,皺了皺眉。
她伸頭湊近飯盒,嗅了嗅:“這裡面是什麼?”
“萬壽樓的元宵和點心。”
阿荇聞言,便放下了剪子。
萬壽樓的元宵在京城素來是一絕,模樣好看,味道好吃,只是價格卻極為昂貴,十二個元宵便要一兩銀子,且萬壽樓每日只做一百個元宵。故而,這萬壽樓的元宵,有時候便是有錢都難得能夠買到,是真正千金難買的珍品。
阿荇喜歡吃這萬壽樓的元宵,以往每隔幾個月,都叫朱雀起個大早,在萬壽樓外守著,待它開了門,便進去買幾晚元宵帶回來,分給阿爹、阿孃和哥哥吃。
說起來,阿荇已經有小半年沒吃過萬壽樓的元宵了,此時聽得蘇珩帶了元宵來,自然是食指大動。
她拿了帕子胡亂擦了擦手,將飯盒攬至身前,揭開了蓋子。
那是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