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部分(第2/4 頁)
選擇,沒有了孫策軍的支援他們勝利的希望可想而知,但誰也不敢小視曹操決死一擊之中所蘊含的威力,周瑜唯一能夠寄託希望的便是此處曹軍的死戰能夠最大的消耗漢軍的兵力,為他們爭取足夠的時間!
緊要關頭背棄盟友收軍而退,這不啻在曹操背後捅了一刀,但孫策亦是無路可走,劉毅已經到了,隨他前來的還有漢軍另一大主力疾風軍,且不論這是否是劉郎生虛張聲勢之舉可用此地近十萬士卒的命去賭,這個決定孫策無論如何也難以做出,退回荊南依靠手中的力量至少還能借長江天線嚴防死守,再做猶豫能不能回得去都難以保證。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梟雄末路 九
劉毅到達烈火軍大營之時成都陷落的訊息也幾乎同時傳到了荊襄戰場,很顯然這其中有著漢軍的推波助瀾,在此兩軍相持之機這樣的一條訊息將會起到可以改變戰局走向的作用,而其後的形勢也證明了這一點,當天曹操頭風發作之時因為強敵劉毅的到來燃起熊熊鬥志不治而愈,可成都陷落的訊息無疑將他的這股鬥志又消弱了幾分。率軍前來荊襄做生死一搏曹操心中對於蜀中的陷落並不是沒有準備,但凡是人都會心存希望,再言漢軍的進軍速度遠遠超出了他的意外。
一人坐在內室之中,手邊放著的是荀彧發來的手書,白色的絹帛之上黑色的字跡清秀雋妙,說起書法文若雖不能與鍾繇黃權相比但也頗具功力,但此時便是不看那信中頗具訣別意味的言辭,字型之中也顯示著一種肅殺之意!“為今之事,張子才張雋乂等輩皆望我軍軍心混亂棄守劍閣一舉而下蜀中,成都陷落觀及大局已是危如累卵,彧自潁川相隨主公由來十有六年矣,深受厚恩,值此危局豈能遂敵之心願,想下之心意主公自明,公絕非居於人下之人,該當與劉郎生決死一戰,劍閣之處彧與子廉定當坐守半月,若無緣得見主公便當絕筆……”
能在荀彧口中說出絕筆二字形勢的危急可想而知,往日一直沉穩淡定的荀文若此時也失去了必勝的信心,但以一股死志依舊在鼓勵曹操,君臣相隨十數年,論及對主公的瞭解無人可勝此君,曹孟德豈能屈與人下?對於志在天下的梟雄而言失敗就意味著死亡沒有第二條道路可走,尚有一點荀彧未曾明言但二人心中自知,看劉毅如何對待呂布就知道他是絕不會容許曹操存在下去,哪怕他俯首請降。
另一個時空之中的官渡之戰時曹操幾乎面臨絕境,袁本初軍事雄壯猶如泰山壓頂,兗州各處官員莫不與之暗通款曲,其時荀彧一再鼓勵曹操堅持併為他分析各種戰機與時局,曹軍亦是堅持隱忍終於迎來了偷襲烏巢糧倉一舉拿下官渡之戰的勝利,至此雄踞北方的漢末豪雄袁本初大勢去矣,取而代之的便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操!可說如今荊襄戰局比之當時官渡還要危急幾分,劉毅不是袁紹,更不會有淳于瓊這般的部將,漢軍眾將士萬眾一心之下想要破之確是難如登天。眼下最令曹操失望的倒不是蜀中的陷落,而是找不到漢軍的破綻所在。
荀彧在信中提及劉毅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一旦優勢在手就從沒有失誤,這樣的敵人才是令人絕望的,目下唯一的機會就只能寄希望與劉郎生在大勝即將到來之時心境上出現破綻而在戰場上給予對方可乘之機。但這個可能有多大?無論曹操還是荀彧都未必可以樂觀!
心中荀文若及曹子廉的死守之心已然堅定無比,決心一死的他們並未在此時太多顧忌自己的家人,你可以去憎恨劉毅在戰場上的無情及他的蓋世武勇但哪怕是他的仇敵也會佩服朗生的這一點,他絕不會裝腔作勢收買人心,爭霸天下的過程中倒在劉毅手下的那些漢末諸雄的家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假如說失去親人是一種必然而令人無奈那麼眼前安定的生活至少是一種極大的補償,他們還能寄望下一輩。
成都陷落就連曹操夏侯惇等一干曹軍核心的家眷也盡皆被漢軍所獲,當然曹操等人雖是關心卻毫不懷疑劉毅會善待他們,似劉郎生這般的豪傑是絕對做不出以家人威脅這種事情但也無法阻止這個訊息對於下層士卒的干擾,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曹操本身一般堅定的,父母、妻子、兒女對很多普通士卒而言就是一切,心情又豈能平靜下來?
當年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之中數萬忠勇將士盡皆散去,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最後不得不孤身戰死,這就是一個心理戰加宣傳戰的典範,論及此處還有誰能比從後世而來的劉毅更為純熟?這幾日在襄陽城樓之下不絕於耳的就是城中那些將士的家書透過傳音器放大的聲音,樂平魯國城下曾經出現的漫空風箏的景象也再度重演,漢軍並非虛張聲勢而是以鐵一般的例證在告訴城中守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