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力儀”是我留學數年所得的收穫,正是祖國急需的東西,如果丟了,我無顏見家鄉父老。
當翁文波衣衫襤褸地踏上祖國土地時,俯身抓起一把土,失聲痛哭。
翁文波歸國後,先到重慶中央大學任教,三個月後,帶著自制儀器到了四川油氣田。1939年12月20日,翁文波作為中國人首次用電法測石油探井成功,為此,數十年後,他被石油人稱作“中國測井之父”。他返回重慶後,又自制多架物理探測儀,於1940年5月利用假期帶著儀器到玉門油礦做物理探礦。
1941年夏,翁文波正式進入玉門油礦工作,臨行前,翁文波問他的學生:“哪位願隨我去玉門?”
一位英俊的青年說:“翁先生,我去。”這個青年人就是半個世紀後成為中科院院士的著名石油專家童憲章。
童憲章的父親童翼與李濟深同窗,參加過蔡鍔的護國軍,時任國防部均衡司司長。國民黨將門之後的童憲章並沒有去享受父親的庇廕,在校期間以自己的勤奮和自立,被推舉為中央大學學生自治會主席。他問翁文波:“先生是翁部長的弟弟,留洋的博士,為什麼要到玉門那艱苦的地方去?”
翁文波回答:“玉門是國家的希望,為了抗戰的勝利,為了國家的興盛,所以我要到玉門去。”
正在尋找抗戰報國之門的童憲章聽罷,義無反顧地隨先生踏上了玉門之路。
馮秀娥,一位極文靜秀美的天津大家小姐,翁文波的未婚妻,當時正在上海震旦大學讀書,她收到翁文波欲赴西北的信時,翁文波已到了玉門。信中寫道:“國家正需要石油,我怎能永遠呆在遠離石油的地方呢?……我先走一步了。”信未讀完,馮秀娥已是淚流滿面。她認定心愛的人西出陽關的選擇是件偉大的事業,決心退學,追隨文波而去。
翁文波向我介紹說,馮秀娥是個連手帕都不會洗的女孩子,可她作出的決定連她的母親都阻攔不了。她先回天津向家人辭別,然後設法離開日寇佔領區,繞道香港,度萬里關山,來到祁連山下的戈壁灘,與翁文波完婚。
我在童憲章的家中見到一張照片,照片上紀錄著翁文波與馮秀娥的婚禮。這是一場現代青年無法效仿,更無法理解的喜典,因為這僅是一頓石油河畔的野餐。那天,翁文波的好友屬下相約自帶食品,來到石油河畔,圍著新郎新娘席地而從,相互禮讓,開懷痛吃。藍天白雲,大漠戈壁,這真可謂天地作合的千古絕唱。世界上所有的愛情故事在這裡都不再生動,世界上所有的豪言壯語在這裡都變成平淡。
後來,他們有了兒子翁心儒。心儒長到三歲,馮秀娥帶他到嘉峪關玩。心儒看到樹,驚奇地問:“媽媽,這裡的花怎麼這麼高?”老君廟沒有樹,孩子長大後只看到過自家的野花,此刻,他將樹當作了花。馮秀娥心酸地流下了淚。為了讓孩子心中永遠擁有樹,翁文波將心儒的名字改為心樹。
金開英,字公彛�U饢恢洩�隊凸ひ檔鬧饕�唇ㄈ艘咽薔攀��甑睦先耍�淇斕卦諤ㄍ灝捕人�耐砟輟K��駁哪抗獬3O蜃瘧狽劍�稍醬蠛!⒏呱劍�プ費捌盍�較履前敫鍪蘭頹凹枘訊�曰偷乃暝隆�
因為海峽相隔,我與金先生只能以筆談交往。由於年齡的原因,他給我的兩封信內容簡而凝,所幸他的部下大多生活在大陸,使我對他的生平能有一個完整的瞭解。海洋石油總公司顧問鄒明先生評價金開英為人寬厚,頗俱長者之風;曾任玉門油礦煉廠廠的大連市政協副主席熊尚元說,金先生開明民主的作風影響了一代石油煉油工程技術人員;在臺的老油人則讚歎他的人格高潔。他一生追求“科學救國”,不參加任何黨派,即使臺灣的經濟起飛有他巨大的功績,他也淡泊功名,不去入閣作官。
1931年,金開英第二次留學歸來,到中央地質調查所任燃料室主任,這是中國第一個能源研究機構。抗日戰爭爆發,他的一家人未及逃出北平,他隻身一人到大後方,接受翁文灝的任務,用極短的時間籌建起植物油提煉輕油廠(後改名為動力油料廠),為前方提供了大量代用燃料。1941年,金開英受命於艱難之時,不計名利,不慕榮華,離開事業有成的重慶,到玉門油礦出任煉廠廠長。他帶領員工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在戈壁灘上建起了中國第一座工業化的煉油廠。半個世紀後,他被海峽兩岸的石油人士稱作“中國煉油第一人”。而此時,他的妻兒老母正在萬里之遙的北平,日寇的鐵蹄下煎熬。他孑身一人住在一間被稱作“圓門宿舍”的小屋裡,遙寄東方,將思念化作戈壁的黃沙、祁連的白雪。